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927.4亿元人民币,合1384.1亿美元,增长20.2%。其中欧洲对华投资增长了123.7%。
战争威胁和能源危机之下,欧洲似乎已经无法逃避衰落的结局。
1.去工业化
石油和天然气不仅是能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化纤塑料润滑油医药都由此而来,是现代工业的基石。而这块基石的成本,增加了6-10倍。
9月6日,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湛江一体化基地的首套装置投入运营。欧洲另一巨头宝德斯的欧洲工厂已停产。
大众 雪铁龙 捷豹路虎的欧洲部分工厂减产或者关闭。韩国起亚在欧洲工厂关闭,同时韩国1-8月在中国投资居首。
2.拖不动的油瓶
希腊债务占 GDP 比重创222%,远超过2009债务危机的129.7%。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情况相同。
在法德核心保持发展的情况下,欧猪还有慢慢治疗的可能。现在德法自身难保。甚至欧元能否存在都是未知数。法德拖不起这些油瓶了。
东方谁能崛起?
日韩显然不是,从最早的电视机,到现在的手机、白色家电,大陆市场日韩还有多少?世界市场是谁家之天下?
家电、手机后,中国今年的汽车出口数超过日本,新能源汽车已过30%。
日韩本质是美国附庸,随时被美国锁死。
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刚刚开启,就已带来全球市场破碎和能源结构性短缺。
市场破碎对在全球化分工中做部分优势产业的欧日韩是重大打击。科技战、贸易战以及俄乌战争,让西方高端芯片、软件,装备远离俄中市场。中国是世界工厂,放弃中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市场。很长时间之后呢?中国自己研发出来了。
逆全球化暗流下,中国从RCEP 到一带一路,金砖论坛到上合组织,敞开门做生意。保住大部分市场。与美西方比,加法优于减法。
欧洲工业与俄能源硬脱钩,自己制造能源短缺,价格飞涨,制造业不堪重负,开始快速去工业化。
中国成了俄罗斯的唯一大客户,与自杀式硬脱钩相比,乘法优于除法。
中国年培养工程师400万人,是美国的20倍。高铁里程,高速里程世界第一。
中国人勤劳,现在人力成本比印越高,但效率更高,部分技术性工作只有中国人能干。而养尊处优西方人,早已躺在福利上不再适应高节奏高强度的劳动。
俄乌战争,北溪爆炸,电缆西割断,方集体摆烂,中国稳步进行,汽车、芯片、光伏、锂电池已经逐步替代西方优势产业。继续下去,十余年后,中国人将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
中国作为产业压路机,将把西方中高端产业逐一碾平。
而欧洲,度过几个缺乏能源的凛冽冬季之后,将出现一大批发展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