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陷阱是,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简称董监高)大举卖出股票。这很可能说明公司自身出了问题。所以在分析季报年报时,我们除要盯住公司的营运情况外,还要多关注股东的变化。
第二个陷阱是,董监高或者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2000年5月,某软件公司增发募集资金近10亿元,随后号称自己拥有100亿元资产、3家上市公司,成为股市一霸,但董事长滥用经营控制权,大量占用公司资金。操作手法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占用,关联公司之间大量的资金划拨;二是提供担保,由某软件公司用市值提供担保取得贷款进入关联企业;三是高价收购关联方资产,增发募集的10亿元就是去做这种收购了。2004 年,证监会的监管部门开始稽查某软件公司,后来该上市公司就被打上了ST(Special Treatment,特别处理)的标签。
第三个陷阱是,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财务报告之后,会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中的一种。只有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才值得我们继续往下看财务报告,被出具其他几类审计意见的公司可以直接排除了。所以,一般管理层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能随便签字的,否则就要承担责任。因此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自保会拒绝签字,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就没法出具审计报告,而管理层只得更换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公司是否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公司就会有严重的财务问题。
第四个陷阱是,公司频繁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总监。
第五个陷阱是,一家集团内部互相担保去借款质押。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要牺牲某些企业的利益来做利益输送,保全另一家企业。
第六个陷阱是,利润表中的非经常性利润占比大增。投资人买公司就是买生意,而生意是要靠主营业务收入来赚钱的,一旦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不赚钱了,通过卖房子、卖地来提高利润,投资者就要格外小心了。
第七个陷阱是,应收账款的异常变动。如果应收账款这个指标突然大幅增加说明别人给公司打了很多白条,此时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尤其是其他应收款的大幅增加,这种情况就更可疑了,而好公司的应收账款绝对是很少的。
总之,很多投资者把财务报告视为解释公司运营的唯一方法,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财务报告只是提出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答案本身,它存在的意义是让我们去发现问题。当我们发现问题后,要去思考、去探求,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企业到底是具备投资价值,还是在说谎。我们在研究企业的时候,应该先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自身业务入手,看它是否符合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再去看财务报告,所以财务分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是用来投反对票的,而不能成为我们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
而投资者也没必要像会计一样,知道每一个科目的意义,更不用说知道每一笔钱的记账方法。投资者应该更像一个裁判,不用会踢球,只要会看球就好。对于看不懂的、问题太多的,就直接把它丢到一边,不参与就好了。我们只需要找到问题最小、财务报告最简单、生意模式最单纯的盈利公司就可以了。伟大的投资,往往都是简单的。如果对于一家公司,你根本说不出它是怎么赚钱的,那么它大概率也不会是一家好公司,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