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八卦,见下图:
先天八卦图
所谓先天八卦,乾坤定南北,坎离定东西。上为干为天,下为坤为地,左为离,右为坎。先天八卦之数是: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先天八卦”之说首于北宋大师邵雍,他在《皇极经世》等著作中把“天地定位”的八卦位图称为先天八卦,又名伏羲八卦。朱熹《周易本义》采用邵康节的说法和图式,并做了补充说明,使“先天八卦”之说开始流行。
后天八卦,见下图:
八卦时序圆图
所谓后天八卦,是四时的推移图式。震卦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离为夏至;兑为秋分;坎为冬至。 其八卦之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干六、兑七、艮八、离九。
四时不忒
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后天八卦”(或称文王八卦)是从“先天八卦”演变出来的,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其一,“后天八卦”在西周已经成为成熟的占筮系统,而所谓的“先天八卦”是宋人的发明创造。邵康节创造这个图式本身是为了他的卜数系统服务,对《周易》六十四卦的诠释没有丝毫参考价值。其二、“先天八卦”对天地的定位是简单化的天地直观;“文王八卦时序图”才是宇宙哲学观。
所以,“先天八卦图”应该称为劭雍八卦,现在还称为“先天”是一个学术谬误。“后天八卦”应该正名为“八卦时序圆图”,或称“文王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