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爻与位的关系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处相通的。
单就一爻来看,根据该爻所处的位置,有当位和得中两个重要的观念。
所谓当位,又称得正,是指爻所处的位置与自己的爻性相匹配。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初、三、五位为阳,二、四、上位为阴。当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时,即是当位。例如初九,上六。而如果反过来,就称为不当位,如初六,上九。
所谓得中,是指爻居二、五之位,因为二五分别居下卦与上卦的中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所以一般得中的爻,爻辞都很好,这也告诉了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
2、爻与爻的关系
说完了爻与位的关系,再来说说爻与爻的关系。在一卦中,爻与爻的关系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即承乘和应与。
所谓承乘,是指相邻两爻的关系。下承上,上乘下,这是种类似于直接领导与直接下属的关系。
所谓相应,是指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的关系。由于他们在下卦与上卦中所处的位置相同,所以他们虽然并不相邻,却仍有感应。当相应的两爻为一阴一阳时,由于异性相吸,他们会发生强烈的感应,这就称为相与了。
3.卦与卦的关系
下面来讲一下卦与卦的简单关系,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词“错综复杂”,但在你学习易经前,你一定不知道这个词是从易经来的。
错卦,又称正对卦,是指将一个卦的六个爻全部变为相反的爻所形成的卦。例如干变坤,革变蒙。
综卦,又称反对卦、覆卦,是指将一个卦整个翻过来所形成的卦,如屯变蒙,剥变复。
互卦,是指将一卦的三四五爻所组成的卦作为上卦,二三四爻所组成的卦作为下卦,所形成的卦。例如否卦三四五爻为巽卦,二三四爻为艮卦,它的互卦就是风山渐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