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持|利雯
4月是日本的开学季,新一批小朋友即将换上制服,开启他们的小学生生涯。而小学阶段,也将成为他们性别教育的启蒙——从入学起,男孩可以拿到黑色的书包,而女孩的都是红色。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始,这就是一种不成文的习惯,甚至严谨地反映在日本动漫作品里。
不过,在日本的一座城市,黑色与红色的绝对性别划分法,即将成为历史。
性别的“红与黑”
从今年4月开始,鹿岛市将取消小学书包的黑红配色划分,而统一为新入学的小学生提供驼色书包。
当地市教委总务招生科表示,鹿岛市从1976年就开始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学院书包,颜色分明,男生黑色,女生红色。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这样的颜色划分不符合男女平等的观念。
于是,鹿岛市在去年6月到8月之间对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调查,而驼色书包得到了大部分孩子的青睐,从今年起,鹿岛市的男孩和女孩可以背着颜色一样的书包上学。
日本部分城市还推出了更多元的颜色选择,希望实现书包服制的去性别化。在日本松山市去年3月举行的一场包包贸易上,主办方展出了约130个背包,共63种设计和50种颜色。
在这场以“无关性别,选择最能代表自己的颜色”为主题的系列展览中,颜色不再成为具有性别限制的指代词,而可以兼容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
“我们想消除‘这种颜色适合男孩’和‘这种颜色适合女孩’的固定观念,希望创造这样的环境。”展览的宣传人员这样说道。
刻板印象从何而来?
书包颜色的划分其实也是日本小学性别教育的一部分。日本小学教育对男孩讲究“刚性教育”,要让男孩成为“男子汉”,强调英勇坚强、阳刚之气,而女孩则要讲究“柔性教育”,成为知书达理的窈窕之淑。
不过,日本社会追求的“男子汉”概念也在随着时代而发生变迁。日本关西大学男性学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专家佐贺太曾在《现代性教育研究月报》上写道,“触景生情、感怀伤情是平安时代男子的特征;‘男儿有泪不轻弹’、善战之男是镰仓至江户时代的准则;19世纪明治维新后,富国强兵理念下的日本男子呈现‘战时性暴力’特征;二战战败后,在实现复兴、开展‘经济战争’的大背景下,‘企业战士’则成为修身齐家、为国为民的男子汉形象”。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碎后,日本的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低欲望社会”下,男性应该自尊自强、为事业打拼的传统“男子汉”形象也发生了转变。
据《东洋经济》报道,日本11所著名男校联合向家长们提供了如何培养出一位优秀男孩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认为,如今日本男性承担过大的生活与工作压力,相对于“在弱肉强食中杀出一条血路”,“和平共荣的软竞争状态”才是父母应该带给孩子的理念。学校和社会不再讲究对特定性别的“统一标准”,而是鼓励孩子们的个性发展。
个性不止“红与黑”
在这样的趋势下,一些学校还开始尝试改革校服制度。曾经“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裤子”的社会期待如今向“无性别化”转向,例如,日本船桥市千叶县立元田中学就已经决定,在今年4月不限性别推出新校服——制服裤子和裙子将同时被提供给男孩和女孩,如果学生愿意,男孩也可以穿裙子来上学,而领带和领结也可以按个人喜好搭配。
日本《每日新闻》曾在2022年11月和12月进行了调查,发现无性别校服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普及到京都以外的中学。接受调查的67个县市教育委员会中,有11个委员会表示将允许女学生选择穿校服裤子,其他委员会也给出了“在校服规定中不再区分男性和女性”等回应。
还有一部分声音指出,无性别的书包和服制设计有助于减少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名古屋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研究生院教育社会学教授内田亮说:“在学校里有很多看不见的压力,与其他人的‘不同’会让一个人脱颖而出。所以,学校需要找到允许学生穿裤子的方法,而不会让(穿什么)被视为他们性别认同的公告。”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不应该被某种颜色、形状定义。最朴素的性别平等观念,可以从拒绝性别标签,贯彻做自己的权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