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国祥
小学生模样的男孩上公交车刷卡——滴,“优待卡”。“你拿谁的卡啊?”“怎么学生也能办优待卡?”
这一段视频被推上热搜,无数网友不是跟司机一样诧异,而是热泪盈眶。因为男孩所持优待卡的背后,是一个未被讲述的辛酸故事。
小孩属于优待“三属”(即“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和病故军人遗属)。“如果有的选,孩子更需要的是优待卡背后的那个人。”显然,质疑孩子的司机对此应当并不知情。而也有网友认为“司机不知道可以理解”,孩子“被质疑很正常”,但很快被更多网友反驳。
四年前,退役军人事务部与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专门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的优待人员作出规定,除了现役军人及家属、退役军人,还有“三属”。
该项政策的实施已经过去几年,而司机居然不知道“三属”属于优待对象,这是值得反思的。证明该市公共交通部门对行业职工的基本政策法规培训不到位,导致“三属”小孩被质疑,这不是应有的现象。
即使这是培训漏洞,或是个别司机对相关政策不太熟悉的个案,按照公共服务部门的职业素养来说,也不应该对服务对象的合法性首先抱着质疑的态度。
试想,持“三属”优待卡的男孩如果被善待、被理解、被关怀,对他的成长,对他家人的慰藉,乃至于全社会对军人职业的尊崇又会起到怎样的效果?
当我们不知真相时,最好不要妄言他人是非。
笔者相信,那位质疑持“三属”优待卡男孩的司机,如果得知真相瞬间就会心生愧疚。好在发出视频的男孩妈妈说,我们也不是要责怪司机什么,只是想提醒大家,社会上有“三属”这样一个群体。这件事也启发一些公共服务部门,服务公众,首先不是苛求或质疑被服务者。“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让”,我们生活的地方就一定会更加温馨、和谐和美好。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