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是个很奇妙的年纪,处于承上启下的状态。上能和60后的叔叔阿姨聊时政、谈历史,下能和十几岁的小朋友讲游戏、说动漫。
今天,我听说陪伴了人们几十年的“奥特曼”被要求下架,理由是里面有很多打斗场景,少儿不宜观看,恐模仿。黑格尔说: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堵不如疏的道理,从上古时期,华夏民族就已懂得,可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用屁股决定脑袋。一刀切掉,一了百了。
游戏和动漫在很多为人父母者的眼里不亚于洪水猛兽,生怕自己的孩子被游戏夺了魂,被动漫洗了脑。遥想当年,有成百上千的“网瘾少年”,被他们的家长送往“戒网瘾学校”,接受所谓的“戒网瘾治疗”。其中,被称为“全国戒网瘾第一专家”的“雷电法王”杨永信,在他创造的“网络成瘾戒治中心”里,使用电击疗法来对沉迷网络的孩子们进行所谓的“治疗”。
经过电击,有的孩子痛到几乎睁不开眼睛,有的浑身哆嗦、瘫软无力,还有的直接晕厥后被抬走。即便这样,醒来之后,孩子们还得宣誓:不负双亲的期盼,不负医生的厚望,不负自己的青春,不作怯懦的退缩,带着自信的微笑,彻底摆脱网瘾的诱惑,去赢得戒瘾战争的胜利。然后,感谢医生拯救了他们全家。
而在他们上网成瘾的背后,有多少人缺乏父母的陪伴?有多少人缺少父母的爱?有多少人用网络世界去逃避现实世界中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没有人关心。这和当下社会里老年人因缺乏子女关爱而自愿买假保健品上当受骗多么相似?
70年代,“手抄本”盛行一时;80年代,金庸的小说风靡全国;90年代,各种影视剧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千禧年之后,网络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代的脚步越走越快,快到不会和跟不上节奏的人们打一声招呼,就把他们远远地抛到身后。看看身边有多少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吧,没有孩子们的帮助,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所以说事物总有两面性,主要是父母需要帮孩子把握一个尺度。
小说,网络,动漫,游戏,它们本身没有罪,只要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多陪伴孩子,甚至陪孩子一起追番一起玩游戏,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爱,我想,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沉迷到里面去的。毕竟,看多了玩久了真的会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