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教授:攻克技术难题,新增企业利润超20亿,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日,《天津日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先进典型专题栏目刊发《让淡化海水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记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唐娜》专题文章,报道唐娜教授的先进事迹。

唐娜,女,汉族,辽宁海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13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天津市三八红旗手。2005年1月毕业于天津大学,并获得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院长,天津科技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国家CMA资质)主任。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天津是一个临海城市,如何使海水资源得到高效、优化的利用始终是我奋斗的目标"。1995年,唐娜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有"盐业黄埔"之称的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盐业化学工程系,成为该系无机化工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三年后,学业有成的她留校任教。唐娜醉心于钻研,在育人教学上总是精益求精。不仅治学严谨,在教学中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受学生欢迎。

教学之后的业余时间,唐娜尤为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海水和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盐科学与工程、膜和膜过程领域建树颇深。近5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际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近年来,多项技术成果在海卤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国际国内盐化工行业推广应用,实现企业新增利润20余亿元。

她参加制定了全国盐行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提升全国制盐和盐化工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发挥了促进作用。再由唐娜主持完成的《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及制溴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建立了以淡化浓海水为进滩卤水的日晒海盐、浓海水真空膜蒸馏浓缩、中度卤水提溴及高附加值溴素产品、滩晒饱和卤和苦卤真空制盐及生产药用盐等高端盐产品的产业链,创新性研发关键技术与装备并优化生产工艺,有效解决了淡化浓海水制盐及制溴产业能耗高、生产效率低等重大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获得2016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成果已在北方海盐区三家年产百万吨海盐生产企业推广转化,近3年来,为天津多家企业累计新增利润2.25亿元。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作为化工与材料学院的首任院长,唐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带领学院领导班子组建学院各部门,牵头完成学院空间规划布局,制定系列制度措施,为新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学院2017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盐与盐化工"重点实验室,201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建设期为6年,"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被教育部纳入"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名单。任科技处处长以来,唐娜扎实推进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深入各院系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使学校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唐娜专注相关研究,攻克海水淡化的一个个难题。成绩没有让她停下奋斗的脚步,为让淡化海水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让缺水城市不再喊"渴",唐娜肩负科学家的责任,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头条号:天津科技大学招生办

文章素材来源:《天津日报》、东方网、天津科技大学新闻网、化工与材料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