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传奇:马八者只身山东捉响马

申如北口述/申振北整理

武乡,是武术之乡。武乡境内,群山环绕、河流纵横、地势险要、关隘重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乡人民历来尚武成风,武术流派之杂,武术名家之多,习武人数之众,为周边县市之最,马八者就是武乡历代众多武术名家之一。


马八者,生于1873年,卒年不详,武乡县韩北乡爪凹坪人。幼时拜武乡县韩北乡东堡村名拳师史拉贵为师,善长拳、精异术,惯用兵器为白蜡杆。马八者所用的“棍”,选用的是太行山质地坚实柔韧性较好的白腊杆。白蜡杆通体洁白如玉、坚而不硬、柔而不折,杆身可弯曲到180度不劈裂,柔韧性强,自身纤维密度稠,有较强的自然拉力,在干燥的地方不劈裂,在潮湿的地方不变形,其弹性、韧性是其它木质不可比拟的,是武林人士喜欢的兵器,更是马八者最拿手的兵器。


马八者出师成名后,一身武功和异术名震上党,特别是只身山东捉响马,堪称传奇,为江湖武林人士所敬重和膜拜。

响马一词原出于山东。一说自东汉以后,山东的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土匪为响马;还有种说法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故称响马。山东历史上多次农民大起义,也有人把响马称为英雄好汉的代名词。响马横行无忌之时,也有“十不抢”、“五不准”等诸多规矩,所谓十不抢,是指不抢“喜车丧车、佛道僧人、医生、赌徒、车店、摆渡人、夜行人、鳏寡孤独、挑八股绳的、邮差”。五不准则是“不准奸淫妇女、不准抢穷人、不准进产妇的房间、不准动娶亲的人家、不准走猪挡住的路”。劫富济贫往往是响马的口号,因此,贪官、为富不仁者、富贵人家往往成为响马抢劫的首要目标。


清末年间,社会动荡,响马横行!常有山东响马从太行山进入武乡县大户人家抢劫!这些响马往往武功高超,明火执仗抢劫,官府多次出兵捉拿无果,令有钱人家提心吊胆,令官府束手无策。这时,有人向官府建议,请武乡武林高手马八者出山捉拿响马。

山东响马在武乡的暴行也激起了马八者的血性,果断接受官府之邀捉拿响马。

正值一大户人家被抢,响马共两人,武艺高超,抢劫后迅速逃走!


马八者一路追踪至太行下黎城县的某山村。此时,响马也得知马八者奉命捉拿他们,摄于马八者的江湖大名,响马心有余悸,急于脱身返回山东。马八者携其女儿铁姑一路追踪至该村落,探访至一窑洞时,一进门,响马一个照面便知马八者到了,从屋内夺窗而逃,马八者放出神鞭,捉住响马一名,另一响马头侥幸逃脱,此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马八者决心独身下山东捉拿响马归案。一路明查暗访、顺藤摸瓜,终于摸到了响马的老巢。

响马老巢位于山东某处隐蔽的地下,地面经过伪装,不为世人所知。响马大本营,是一个很大的地下建筑,聚义厅、卧房、厨房、甚至练武场一应俱全。马八者寻访至此,报上江湖名号,对上江湖暗语,众响马知道马八者到了,不仅不慌不忙,还毫不以为意,把马八者带进了聚义厅。

马八者左拐右拐被带到聚义厅,赐一小马扎。此时,大厅的地板上,铺着几十张羊皮缝接的羊皮地毯,墙一侧兵器架上悬挂着各式冷兵器,十来盏大碗的猪油灯把客厅照的灯火通明。


正中的一把实木椅上,坐着一位虎背熊腰的中年人,周身散发出武林强者的气息,正虎视眈眈的看着马八者,脸上露出不屑一顾的表情,此人正是响马的大当家。在他的左下手,赫然就坐着逃跑那个响马头子,俨然是少当家。一张八仙桌上,坐着七八个彪形大汉,正是响马当家们在饮酒作乐。

看着这伙响马凶恶和嚣张的气派,马八者心里一沉,这伙人还真不是徒有虚名。桌子上的人凶神恶煞的眼神紧逼着马八者,每人手里握着一把闪亮的匕首,匕首上扎着烤肉,寒光逼人。桌上的人一句话也不问,杀气腾腾,响马是在给马八者施下马威!


马八者见状,也不说话,把白蜡杆放一旁,徒手从旁边的炭火中夹出一块烧的通红的炭块,把裤腿一挽,把炭块直接放到大腿上,取出旱烟袋,就着炭块吧嗒吧嗒吸起旱烟来。众响马见状,吃了一惊,知道遇上武林高手了,在那个强者为尊的年代,大当家慌忙请马八者到酒席上首就座。

马八者刚从容就座,先前抢劫的少当家就先发制人:“马师傅,请吃肉!”两只眼晴紧逼马八者,用匕首叉了一块肉,用力向马八者的面门刺来。马八者临危不惧,不躲不闪,一张嘴顺势把匕首咬在口中。少当家用力抽动匕首,匕首纹丝不动。大当家见偷袭无果,急喝一声“不得无礼”!马八者一咬,匕首应声而断。至此,众响马目瞪口呆,心悦诚服,再无斗意!

在精心款待马八者后,依江湖规距,由响马大当家作主,由马八者押解其儿子归案。

马八者单枪匹马下山东捉拿响马归案,不仅有效地震慑了响马,而且维护了当时武乡的社会安定,成为一段武林佳话,在武林江湖和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至今,成为武乡武林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图文无关,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