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观世界:全球经济百年一轮回

2018年,距离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1929年)爆发的100周年,剩下不过10年左右,而此刻,全球金融、产业、投资及市场前景,普遍笼罩在一片不安、不确定甚至还有些不祥的氛围之中,特别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全球经济现状与秩序所造成的前所未见、难以想像的冲击,更让人容易联想到人类是否又将面对一次百年一遇的经济大危机?

这么说,似乎有点儿宿命,但天下事,很多宿命表面看似属无稽,其实内在还是有不少脉理跟逻辑可循的。尽管有些逻辑曾经证明是可以成立且有效的,但却因为某些新因素出现而被质疑或否定了,尽管如此,这不表示我们可以忽略或忽视其他逻辑所具有的参考或启示意义。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就是一个曾经有效却因为新因素出现而无效的经济逻辑。马尔萨斯说,人口增长有助于促进生产,倒过来,生产增加也有助于人口增长,两者相辅相成,,但由于粮食产量(当时是农业社会,生产主要为粮食)通常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则以几何级数增加,因而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均粮食即会下降,社会进入贫穷阶段,从而会约制人口的增长——不是和平方式就是战争方式。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经济逻辑言之成理,但最终因为科技这一因素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被动摇甚至否定。

撇开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经济逻辑不论,这里我要谈的是包括了(1)资本主义;(2)工业经济;及(3)金融操作三位一体下的现代经济下的三个经济逻辑,这些逻辑都基本有效,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主导了全球的经济运行。

(一)分配逻辑。资本主义运作有利于效率与生产力的释放,不利于分配的合理与公平,这早已是当代人的经济常识了,也是早年马克思撰《资本论》时大家提出的警告。然而这样的常识与理论,直到2014年,才被当时才40岁的法国青年经济学者皮克提以海量数据加以证明无误(《21世纪的资本论》)。分配逻辑指的是市场经济以追求效率为初心,终于也促进了生产,提高了GDP,却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与分配的恶化,进一步引发社会矛盾,轻则为社会政治的摩擦与内耗,重则演变为冲突与战争,于是经济增长告一段落,完成一单个的经济循环——所谓循环,就是一个经济从“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全过程。

(二)泡沫逻辑。凡市场经济必有泡沫,这是在市场经济中,因为:(1)信心,及(2)信用,两者相互为用的结果,即人们对经济前景看好产生信心,信心增强导致信用扩张,后者使产出增长,于是回过头来进一步强化信心,如此循环不已,自然到一定程度后,使得总供给远远大于总需求,亦即形成泡沫。但所有泡沫,只有在到了泡沫破灭时才知道它是一个泡沫;也因此,凡泡沫发展形成的过程越长,一旦破了之后,导致的伤害就越大,为恢复正常所需要的调整成本就越大。

(三)全球化逻辑。全球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从一个国家范围向外扩大延伸到覆盖到整个地球的意思。所以它与分配逻辑类似,全球化会导致整个全球社会的分配恶化,但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又不只于分配恶化,更为复杂,还包括了全球暖化、宗教与种族矛盾、文明冲突、及难民问题等等。通常一个循环,是由大破坏大崩解结束开始,人们记取教训,努力对抗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及保护主义,努力推动多边化及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在过程中必然带来一定好处,但久而久之,问题出现,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于是“反全球化”出现,势头并逐渐强化,再朝大破坏大崩坏发展。

这三种循环可以同时存在,但循环周期并非一致,有长有短,因此如非一齐爆破,伤害冲击虽大,犹可勉力处理善后,以最常见的金融泡沫为例,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即属问题尚可控制之例;2008年的世纪金融海啸就严重了,虽以一再QE(量宽)压住了更大危机的爆发,却遗留下了日后更大危机爆炸的巨大能量,保守点说,这个新危机不是会不会爆炸的问题而是何时爆炸的问题。与此同时,循环周期更长的分配逻辑及全球化逻辑,长期以来,能量蓄积也已相当可观,正在逐步迈向引爆的临界点。三大逻辑的循环是否会在可预见的将来,先后或集中到达引爆的临界点,看来不能完全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因此,2029是否就真的是百年轮回的准确时间点,也许并非重要,重要的是三种逻辑的走势与趋势,使得百年轮回的魔咒看来并非纯属虚幻。

消息来自丨石评大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