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峰 | 朗诵:晓峰
编辑:论语读书会(ID:cihuaily)
大家都很熟悉一句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少人把它理解为愚忠、愚孝,其实这并非孔子之意。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作如是回答。
孔子的意思是,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领导,就要有领导的样子,德行等方面要给他人做表率。如果你是员工、下属,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家里也是如此,父母要有父母的样子,给孩子做好榜样。儿女要有儿女的样子,要尽到子女的责任。
如此一来,从家庭到社会,大家都各安其分、尽心尽职,做好分内之事,整个社会就安定有序,能够和谐发展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并不意味着下级要绝对服从上级,不是说上级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任何约束,上级要让下级做任何事情,下级必须服从。
结合《论语》通篇来看,孔子对于居上位者的要求更高。居于上位之人,必须是居于下位之人的榜样。他们要有更高的德行,要做到“为政以德”。
所以,“君君”是前提条件,先有君像君,才是臣像臣。有句俗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人做得不好,怎能要求下面的人做得好呢?在家里也是这样,“父慈子孝”,首先是“父慈”,然后才有“子孝”。
因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让大家各安本分、各尽其职,而且首先要做好的是居于上位的人。
君像君,父像父,然后臣像臣,子像子。如此一来,家庭就能和睦,社会就能和谐。
*作者:晓峰,慈怀·论语读书会领读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究竟是什么含义?”相关视频
-
10:03
-
7:09
-
12:13
-
27:43
-
7:06
-
13:14
-
19:12
-
41:40
-
1:02:07
-
3:28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