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扣上“拒养生父”帽子的毛晓彤,靠自己一步步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三十而已》火了,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三位女主角,其中包括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毛晓彤。上一次毛晓彤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是有关她不靠谱的亲爹和渣出天际的前男友。

2018年,一则“当红女星拒养生父”的新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名叫李超的男人,在某求助类节目中控诉女儿弃养自己,并开口索要5000万赡养费。李超是谁?毛晓彤的生父,女儿2岁时与前妻离婚并把孩子丢给前妻独自抚养,几十年对妻儿不闻不问,见女儿成了明星,又跳出来如小丑一般在公众面前进行拙劣的表演。

世界上最毒的鸡汤莫过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瞧瞧李超,连“人”都称不上,更别提“父亲”二字。当时正值毛晓彤被前男友劈腿抓现行,事业也在遭受非议阶段。

李超如此一闹,片方虽然知道她的无辜和苦衷,但也不敢轻易再用她,防止投资下去,她那不靠谱的亲爹干出什么荒唐事情,影响毛晓彤的风评,导致新片上不了,投资打水漂。这样的负面对一个事业起步期的女演员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毛晓彤怎么做的呢?她说:“生活是一颗柠檬,但我要学着怎么把这颗柠檬,做成好喝的柠檬水。”于是,我们看到了她在《新舞林大会》上的惊艳亮相,让金星拍案叫好的“椅子舞”。于是,她等到了《三十而已》中温柔勇敢、眼神清澈闪亮的钟晓芹。

毛晓彤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父亲,但庆幸的是,她遇见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尽全力给她一个没有缺憾的原生家庭。正是因为母亲的坚持和勇敢,才让毛晓彤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就。

原生家庭,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家庭。而我们现在的家庭又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孩子将从什么样的原生家庭走出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母对于家庭教育几乎没有概念,他们长年累月地为生活所累,受生计胁迫,根本无暇去关注家庭教育,当然也没有很好的渠道供他们学习。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会对我们大声呵斥,他们的思维模式也惊人地相似:“我骂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打你,也是为你好!”

却不知当时幼小的我们,面对他们因愤怒而扭曲的面孔时,是怎样的无助,怎样的恐惧……

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当我们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养育孩子上时,如果孩子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对他咆哮吗?当我们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一些心头好,离开正处于上升期的工作,心怀巨大的付出感和牺牲感回归家庭时,却发现:“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而他怎么总是不能尽如我意。”此刻的我们又能忍住不满,不对着孩子或丈夫满口抱怨吗?

渐渐地,我们也许就成了自己的父母那样的人,童年是已经发生了的过往,是既成的事实,它像大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既不能视而不见,也无法绕道而行,更不可能改变。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深深的记忆中,找到柴草堆、小河边、胡同口,那个背对着光线,胆怯而孤独的瘦瘦小小的身影,走近他,拥抱他,真诚地与他握手言和。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有这样的回忆,做这样的救赎,那么就应该给他一个不一样的原生家庭。

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寻求怎么解决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在自身找原因的话,孩子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所以,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是最好的办法。”所以,面对孩子的各种“成长的烦恼”,你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了吗?

重塑一种文化,重建一种人生,任重而道远,在养育孩子这条路上,怎么才算最爱,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表现形态,但快乐和幸福是能够感知的,需要从每件小事中细细体会,唯有被感情浸透了整个生活,才可能有每一刻的心平气和。

我们不去计划遥远的将来,我们只是活在实实在在的当下,享受彼此真真切切的爱。只有学会表达爱,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懂得爱与被爱,而那些对于将来的所有期冀都会在绵长的爱意中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