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界,她被誉为“亚洲影坛第一夫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电影缪斯”。她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美学的活体博物馆”。她就是曾经出演《红高粱》而成名的巩俐,被人称作“巩皇”。
然而,在是一名艺人的同时,巩俐也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在她事业上升期姐姐和父亲接连去世,给了她不小的打击。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照顾好98岁的老母亲,让她安享晚年。巩俐巩俐又该怎么协调好事业和家庭?她过着怎样的人生?
她一定要当上演员
巩俐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赵英是一家国企的财务人员。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哥哥。巩俐的降生对于这个家庭是个意外,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有些犹豫不定。但是在长辈的劝说下,巩俐才得以降生,那时候一家人还不清楚这个小女孩儿将会闯出怎样的一片天。
巩俐的家庭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小时候的她,站在舞台上演出,自信而又从容。渐渐长大她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她想要学表演,想要当一个出色的演员。可是,在她的父母眼中,当演员是没有出息的、丢人的。但是巩俐不信命,她偷偷的报考了艺术学院,最后被中戏破格录取,看到女儿如此坚持,巩俐的父母选择了支持女儿。
可是学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成了一个大问题。正当一家人愁眉不展的时候,巩俐的姐姐巩雯站了出来,她愿意把她的嫁妆拿出来,供妹妹上学。这份恩情,巩俐始终铭记在心中。就这样,巩俐成功的走上了演员这条路,成功的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那么,她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演员梦?是什么契机让她一炮而红?
她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被观众称为巩皇的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巩俐的人生,几乎是开了挂的存在。1987年,巩俐被张艺谋选中出演电影《红高粱》中的九儿。那一年,是她进入中戏的第二年。她将九儿的敢爱敢恨、坚韧顽强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九儿在高粱地中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这部电影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荣获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多个奖项,巩俐也凭借此片一举成名,开始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
在之后,巩俐与张艺谋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陆续出演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多部经典影片。在这些作品中,巩俐不断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展现出了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她获奖不断,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美学的活体博物馆”。同时,她的民族气节也深受人们的赞叹。在金马奖上,面对分裂言论,她毅然拒绝上台颁奖,用实际行动捍卫国家尊严,展现出一位中国演员的担当。巩俐以其卓越的演技、敬业的精神、独特的魅力和高尚的品格,成为华语影坛的标志性人物,闯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片天。在事业上她连连开挂,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家庭和爱情上,她似乎并没有那么幸运。她的爱情为什么如此波折?家庭又给了她怎样的冲击?
她并不是十分的幸运
事业上,巩俐风生水起,几乎上没有和她能够匹敌的对手。然而,在家庭和爱情上,她过得却十分的不幸,称得上是一波三折。
在她的事业正处在上升期的时候,姐姐巩雯却突然患了癌症。她发誓要找到最好的医生来给姐姐治疗,可惜的是一切都晚了,曾经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姐姐还是离世了。姐姐突然离世,给了巩俐不小的打击。她主动承担起照顾姐姐两个孩子的责任,从学业到生活,处处操心,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她决定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去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好的生活。
可是,两年后父亲的离世再一次给了她不小的打击。姐姐的离世,让巩俐的父亲十分难过,始终没有走出失去女儿的悲伤中。两年后,他也病重离开了人世。而在病重的时候,巩俐却因为拍戏脱不开身,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这让她十分的懊悔。她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陪伴母亲,无论多忙都要照顾好母亲。
接连失去亲人,巩俐的母亲赵英陷入了悲痛中。98岁高龄的她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巩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她将母亲接到了北京,日日陪伴着她,抽出时间和她聊天说话。有时候还会带着她去游山玩水,这让赵英很快就走出了悲伤,眼里重新出现了光芒,看着母亲高兴,巩俐也放下心来。
在爱情上,巩俐也并没有很幸运。在最初的时候,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张艺谋。当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的时候,却被告知婚姻不过就是一张纸,这让她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不久后,她遇到第二个爱人,迅速结了婚,但是几年后也选择了分开。
爱情和家庭上,巩俐似乎比别人少了几分幸运。但是她敢爱敢恨,把曾经的遗憾,寄托在母亲身上,用自己的孝心拖起98岁母亲的晚年,也算是尽力的圆满了吧。事业上的她几乎无敌,而生活中的她仿佛差了些运气,又该怎么样去弥补生活中的遗憾呢?
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事业有成的巩俐有对父亲病重,没有在床前尽孝的遗憾;有着对没有一段圆满爱情的遗憾;有对自己没有报答姐姐恩情的遗憾。尽管她在影视界可以“大杀四方”,但是这是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阴霾。
不留遗憾仿佛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能做的只有去尽力的弥补。当家庭和事业冲突时,尽力去把重心偏向家庭吧。毕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事业永远都可以重新来过,而家人不在了便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