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茉莉
《乘风2025》播出之后,想写房琪好久,迟迟没有下笔,担心自己拿捏不好尺度,把单纯的行为表述变成了参与一场对女性的围猎。因为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告诉自己,人不应该因自己努力被看到而遭遇冷眼和白眼,尤其是当主语是女性的时候。
会更担心,稍有不慎,阻挡我们本已经为数不多的选择,为数不多的上桌席位,至少我不愿意做那个也不愿意参与把任何一位上桌女性拉下来的动作。
不管我是否有这个话语权,有这个影响力,也不管那个人究竟是谁,而我在意的仅仅是那个是“她”。
之前刷到忘记了是谁的视频,说自己从此以后不参与任何一场对女性的围猎,特别感触。
愈发觉得已经那么难走的路,就不要再雪上加霜了。
而写的太温和,又担心会被说成替洗白。
其实我明明既不是拉踩,又不是洗白,只是想说说这种行为这个事儿,可能引起的原因,可能引发的后果,可能让我们在社会上行走的时候吃到哪些红利,或者付出哪些代价,让这些或者那些,可以被引以为戒,或者被学习领悟。
而对女孩子这个群体,我从来都只抱着“很美好”一个念头。
哪怕有些许超纲的,哪怕林子大了会有些不一样的鸟儿,也总归是瑕不掩瑜。
有时候写作就会面对这个问题,就比如很想吐槽一些行为,但是又怕自己的表达会让人误会是针对这个人。尤其是在风口浪尖上的时候,太多人都是非黑即白的判断。
尤其是很容易在一个事件里盯着那个女性角色去展开讨论,让其他角色可以退出战场,完美隐身。
或者在众多女性群像的时候,用审视、挑毛病、煽风点火,来代替赞美。
既然一件事是多面的,一个人是立体的,那么有不好、有缺点的同时,也应该能发觉到好处和优点吧。
何必盯着缺点去无限放大呢?
至少在批评之前给两句好话,去中和苦涩,不好吗?
和闺蜜聊起一些现象,她感慨,以前没有觉得这个世界对女性的恶意这么大,后来聊着聊着,我们说到,或许以前女性的声音太小了。
哪有纯女性谈话类节目啊!
最近频繁听《岩中花述》,听《小foo人》,听那些不同领域、不同态度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同为女性的自己太代入、太共情、太身临其境,有好多感受都太相似了。
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治愈感。
原来不是只有我这样想。
原来不同的人可以完全不一样。
但她们可以坐在一起,没有批评、指责、奚落,没有攻击、诽谤和诋毁。
她们愿意倾听彼此的声音,愿意尊重彼此的方式,并且愿意在彼此落泪时,不讲大道理,只是默默递上纸巾。
她们懂得彼此的尴尬,默默帮对方转移话题,给对方情绪平复的窗口,然后等她准备好后,听她把话讲完。
我曾一次次引用廖一梅这句话:“人这一辈子,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
当听着大家表达出来,原来会让参与其中的或者屏幕之外的每个人都不再孤单,并且互相理解。
有很多很多听节目的时刻,内心有无以言表的力量,要让女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声场,而不是在被性别裹挟的场域里孤立无援,不敢发声。
这是多么美好,多么强大的一件事。
而那一刻,让我有了哪怕不对也可以表达的勇气。
当我再次将目光投射在房琪身上的时候,看到的不仅是她的证明感,她的强势,她的拽文和卖弄。
也有她的勇敢破圈,有她的局促,有她的不适应,和她的胆怯。
哪怕在世俗意义上,她已经足够成功。作为拥有两千万粉丝的旅行博主,作为一条广告几十w的头部网红,早已经是普通人无法望其项背的程度。
但是内心深处,谁还不能藏着一个还没有被治愈,还没有和过去和解的小女孩儿呢?
世俗意义的成功和个体意义的普通,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再说《乘风2025》里她的几个瞬间。
叶童选人环节,她一句“自己想唱跳却担心姐姐精力差”,这句话也不过就是说了一个藏在很多人心里却不明说的刻板印象。
毕竟年龄摆在那,大概率是事实。
如果高情商不是委屈自己取悦别人,那么就算是多加了几个“非常非常的”定语讲出自己担忧的房琪,这里也并没有那么不可原谅。
况且就事情的发展来看,叶童姐姐并没有被这件事伤害,而且从容回复还全网圈粉。
从这个角度出发,房琪还变相助推了一件好事。
再有,一个领域优秀的人不一定是全能的人。
她长期深耕短视频,这种单向输出的环境里本身与人相处的时间和机会可能未必多,与人相处为人处事随机应变的水平未必有多高。
写商和情商,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文案写的好不好和会不会说话、会不会与人相处根本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放不到一个捅里讨论。
一公房琪和彭小苒就《珊瑚海》是否要加rap有些争议,并且在团队沟通方面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房琪的紧绷感和掌控欲,以及强烈的班味儿。
但那也是她的要强,她的想要做好。
当然想要和做到中间,往往隔着一片汪洋。
作为队长,她有责任感,一方面她想要带着团队赢。
可责任越大,压力就越大,尤其是在自己专业能力无法匹配的时候,很容易动作变形。
另一方面她遇到了各种问题,本来选歌就是不出彩的慢歌,而且三个人里没有一个专业vocal,自己又没有唱跳和舞台经验,无法在专业上给出队长的加持。
就像她自己在节目里说的,作为队长总要做点什么,所以一着急,只能是回到她擅长的“熬鸡汤”和push节奏。
人的舒适圈也会成为桎梏。
群里的大段文字,成了无可奈何又想努力的徒劳。
而无限循环的辩论就像是某一刻陷入思维怪圈的死结,轴在了那!
人真不是无时无刻无坚不摧可以变着法子让问题迎刃而解。
但无论是叶童姐姐直抒胸臆,说姐精力有问题,那是你很有问题。
还是彭小苒充分表达自己,两个人各抒己见。
都证明,有问题没什么,错了也不可怕。
重新再来就好!
没有必要恐惧犯错,纠结于始终正确,陷入内耗。
其实房琪打动我的恰恰是她的想要。
而让我不忍苛责的也是女性赤裸裸展现自己的想要。
如果她不想要,那就会像上一季电竞姐姐那样一轮游,姐不跟你们玩了,或者姐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任何风浪和水花。
但是房琪,一开始就是想要做出点成绩的,不管是破圈,还是涨粉,还是获得姐姐们的认可,融入群体甚至成为团宠。
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人这一辈子,谁没有在某个时刻,某个起点,有过这样的野心呢?
但又是什么吓退了我们?
越来越喜欢看到这样的女生,也希望越来越多人成为这样的女生——
拼尽全力去靠近自己的野心。
不择手段往自己的目标走,只要不犯法,不违背公序良俗,没有什么好被看不起的。
有些人的体面,是运气加持的。
有些人要先积累到那个程度,才可以体面的。
所以,先不必刻意去追求体面。
在番外里,很多人拿房琪和蒋一侨的发言做比较。
房琪评价姐姐们时说:“折腾从来不是优雅的反义词,这份无惧折腾的勇气,才是乘风的代名词。”
没错,既不合逻辑,又含酸量超标。(我不太吃房琪这套文案是真的!)
蒋一侨回应参加了这么多音综还是没有太大水花的时候,说:“我在娱乐圈不火,不代表我在爸妈朋友圈不火,我在这里不开花,不代表我在另外的地方不结果!”
大家一边倒diss房琪没有蒋一侨松弛,没有蒋一侨得体。
这是自然。看得出来,且很明显。
可另一方面,蒋一侨作为香飘飘千金,不争的事实也是因为有些人出生在罗马,而有些人是“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很多人说房琪苦相。
可是苦相,也是一种疲惫,是日复一日努力刻下的风霜。
是成功背后辛酸苦辣,雕刻在脸上就是要被人看见的风光。
写下这些,本不在房琪,对一个年入过千万的人来说,一个节目,一场舆论,随着时间浮萍掠影般飘过而已。
而我,只是希望你我在社会里浮浮沉沉讨生活的普通人,不要被“想要”“野心”“证明感”“强势”等等别人的评价束缚住手脚。
我们女人在世界上,就是要手脚并用地朝前走,上桌吃饭,大声说话。
本文作者:萝茉莉。80后野生写手,白天驰骋职场,晚上写字自娱,用心感受,真诚表达,恣意生活,从容变老。欢迎关注,陪你清醒看世界,温柔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