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业大亨”于冬:我欠前妻很多所以我和金巧巧离婚的传闻是真的

身为中国影视行业的领军人物,于冬的每一个举动都备受瞩目,其离婚风波更是让人猜测不断。离婚的原因据说与“欠前妻很多”这一话题密切相关。

作为博纳影业的掌舵人,于冬曾经凭借《长津湖》《水门桥》等影视大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近期公司股价低迷、资本市场表现疲软,这背后是否与个人生活产生了某种联系?

影业大亨

1994 年,于冬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毕业,带着满脑子的电影梦想,被分配到北影厂工作。那个时候的北影厂,是中国电影的摇篮之一,有着浓厚的电影氛围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北影厂的日子里,于冬接触到了电影制作、发行等各个环节,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于冬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商业眼光,看到了电影发行领域的巨大空间。

1999 年,于冬毅然决然地创建了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的时候,公司面临着资金紧张、市场竞争激烈等诸多问题。但于冬并没有退缩,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公司发展壮大。

公司成立后,于冬发行了一系列优秀的影片,如《我的兄弟姐妹》《和你在一起》等。这些影片以其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于冬在电影发行领域的出色表现,为他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赞誉和尊重。他不断创新发行模式,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使得博纳影业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于冬也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不足。2008 年,他开始攻读长江商学院 EMBA清华大学总裁班。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系统地学习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公司的实际运营中。

于冬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内电影界的认可,也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西方业内媒体《好莱坞报道》誉他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

博纳影业的资本沉浮录

2010年12月9日,博纳影业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BONA。这次IPO共发行1170万份美国存托股票,每股定价8.5美元,募集资金约9945万美元。

上市当天,纽约时代广场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内,除了公司创始人于冬外,还聚集了包括国际影星巩俐、知名演员袁莉、资深制片人施南生等二十余位影视界重量级人物。

敲钟仪式上,于冬身着深色西装,与嘉宾们共同见证了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影视传媒企业诞生的历史性时刻。

上市后,博纳影业的股价长期在10美元以下徘徊,最低时曾跌至5美元左右,市值维持在3亿美元上下。

这与同期国内影视公司华谊兄弟、光线传媒A股市场动辄数百亿人民币的市值形成巨大反差。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博纳影业在美股的市盈率仅为15倍左右,而同期A股影视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超过50倍。

这种估值差异让于冬多次在行业论坛上公开表示不解,他特别提到2013年博纳影业出品的《一代宗师》获得2.9亿元票房和多项国际大奖,但公司股价却几乎没有反应。

2015年6月,博纳影业正式启动私有化进程。由董事长于冬牵头,联合红杉资本复星国际等投资方组成买方团,以每股13.7美元的价格,总计约9亿美元的对价完成私有化收购。

这项交易在2016年4月8日正式完成,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

2017年10月13日,博纳影业首次向中国证监会递交A股IPO申请材料,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

但由于影视行业政策调整、IPO审核趋严等因素,公司先后经历了三次招股书更新、两次中止审查。直到2020年11月5日才通过发审会审核,又因注册制改革等因素延迟至2022年8月18日才正式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001330。

此次A股IPO发行2.75亿股,募集资金13.83亿元,主要用于电影项目和影院建设。

但回归A股后的市场表现再次令人失望。上市首日股价冲高至7.24元后便持续走低,2023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37.2%。

根据最新财报,公司总市值约60亿元人民币,不仅远低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同业公司,也未能达到于冬当年对回归A股后估值水平的预期。

离婚传闻

2023年,于冬当选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2024年1月,他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十一届副主席。于冬的感情生活也备受关注。

2011年,他与金巧巧相恋。金巧巧是一位知名的女演员,出演过众多影视作品。

两人的结合,被视为娱乐圈和电影圈的一段佳话。2013年8月9日,他们的大女儿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014年8月9日,二人在北京为大女儿举办一周岁生日宴会,众多娱乐圈和电影界的人士纷纷到场祝贺,场面十分热闹。

2017年6月7日,金巧巧在香港产下二胎儿子。7月10日,于冬金巧巧夫妇在香港为儿子举办满月酒,杨受成黄百鸣张家辉许志安等众多娱乐圈人士出席。

在大众眼中,于冬和金巧巧一直是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妻,他们有着可爱的孩子,事业也都发展得顺风顺水。

近年来,关于他们离婚的传闻却甚嚣尘上。

其实,这些离婚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据最新报道,于冬确实与前妻存在多年经济纠纷。这些财务问题可以追溯到几年前,当时于冬和前妻在职业生涯中共同经营一家电影公司。

在电影行业,投资和制作一部电影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市场风险也很大。于冬和前妻的电影公司在某些项目上遭受了数百万的损失。

为了填补这些资金缺口,于冬不得不四处借钱。贷款的压力让他负债累累,生活和工作都陷入了困境。随着债务问题的不断加剧,他与前妻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在经济压力的笼罩下,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婚姻的破裂。

婚姻结束后,于冬并没有从经济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仍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这些债务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猜测他决定与金巧巧离婚,是为了解决他的经济问题。毕竟,离婚可能会涉及到财产的分割等问题,如果能够通过离婚来缓解经济压力,似乎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虽然于冬和金巧巧一直没有正面回应离婚传闻,但一些细节似乎也在暗示着这段婚姻可能出现了问题。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的互动越来越少,社交媒体上也很少晒出一家人的温馨照片。

这些变化让外界更加坚信离婚传闻的真实性。

2021 年 4 月 21 日,金巧巧分享了一组庆生照,于冬出镜,与金巧巧一人抱着一个孩子,笑容满面。这组照片一度被认为是在打破婚变传闻,让很多人以为他们的婚姻依然美满。

这并不能完全消除外界的疑虑。

无论离婚传闻是否属实,于冬和金巧巧都需要面对现实,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过于冬也曾公开表示,欠金巧巧很多。

新变化

2025年5月8日,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则公告。

这份公告披露,公司及部分高管收到了新疆证监局下发的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分别是《关于对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关于对于冬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以及《关于对齐志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督管理措施的决定》。

根据新疆证监局的调查结果,博纳影业在2022年存在明显的违规操作。

具体表现为公司及其子公司通过支付信托理财款等形式,借助第三方渠道向时任公司董事、副总裁齐志及其关联方提供了高达2.1亿元的资金。

这种操作手法构成了典型的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类似的问题在2023年继续发生,且涉及金额更大。

调查显示,博纳影业及其子公司再次通过信托理财款等渠道,以第三方为媒介,向公司实际控制人于冬及其关联方输送了2.61亿元资金。

这次资金占用的性质更为严重,属于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这两笔合计4.71亿元的资金占用,持续时间长达两年,直到2024年12月末才全部归还。

新疆证监局在决定书中明确指出,博纳影业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既未在相关年度报告中如实披露这些重大关联交易,也未及时发布临时公告进行说明。

这种隐瞒行为直接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四条等多项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公平地披露所有可能对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关联交易的事项。

从监管措施的内容来看,新疆证监局对涉事各方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处理方式。

对公司主体采取了"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要求其限期整改;而对于于冬和齐志两位责任人,则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相对较轻的处罚。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点。

2022-2023年正值博纳影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公司先后推出了《长津湖》《水门桥》等多部主旋律商业大片,市场表现亮眼。

在这样的背景下,控股股东及高管仍然通过非正常渠道占用公司资金,说明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漏洞。虽然资金最终得以归还,但这一事件已经对公司的治理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博纳老板于冬,摊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