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我的阿勒泰》:国剧中独特的存在

来源:环球网

近日,备受关注的爱奇艺自制剧《我的阿勒泰》开播,播出第一天CVB数据就登顶,并以10.671%的收视份额遥遥领先,豆瓣开出了8.5分,大结局后涨至8.6分,成为今年国剧市场的收视和口碑爆款。《我的阿勒泰》改编自作家李娟的高人气同名散文集,原著质地纯粹,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

据悉,《我的阿勒泰》首次挑战了散文影视化改编,是剧集行业一次里程碑式的大胆实践。该剧播出前曾入围第七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在法国戛纳和北京电影节进行过两轮点映,受到媒体和观众诸多好评。5月7日正式播出后,《我的阿勒泰》陆续得到了大量业内专家、学者、影评人的关注。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我的阿勒泰》给人一种久违的自然感,人物和故事,都从大自然中走来,环境和景物,也完全是纯天然的原样,仿佛尝到了一口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粮食,让人咀嚼到了一种天然谷物的醇香。没有精心搭建的造景、没有靠灯光营造的氛围,更没有强情节、快节奏、多反转的人造戏剧元素。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与自然浑然一体。草原、河流、山峦、羊群、马匹、与人的生存状态,水乳交融地构成和还原了一种原生态关系。散文化的表达,也让观众获得了一种随性而自由的观赏心态。这种观剧感,就像遇到了久别的朋友,有着些许的欣喜和意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指出,剧集越来越走向形态的多样化、叙事的审美化,《我的阿勒泰》这样的走“散文化”之路的电视剧也能做得如此精致、澄净、意味细腻,这可以看作创作者和生产传播者审美自觉的一种体现。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这是一部别致的迷你剧。剧中,人烟稀少的偏远山村,生机勃勃的夏牧场,不时挂在天边的美丽彩虹,牛、羊、骆驼悠然游走,淳朴的哈萨克牧民……作品把自然质朴的阿勒泰的村庄带到我们眼前。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剧评人卞芸璐分析道:“《我的阿勒泰》从李文秀的视角打开,是一篇在流动生活中显影理想的成长记;从巴太的视角打开,是一段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游牧民族心灵史;从母亲张凤侠的视角打开,是一幅女性生命力在苍凉旷野中迸发火光的肖像图;从牧民视角打开,是段浓缩无垠草场和绵长日头的延时摄影。它对阿勒泰的生活没有美化,它对游牧民族文化没有猎奇,有的是对地阔天长的直观,对生活日常的敬畏。”

国际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表示,原著描写的年代远没有现在那么富裕,甚至可以说相当艰苦,但你能从她们身上,看到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一面,并被深深感动。欣赏这样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不被喧嚣和纷扰所干扰;需要懂一点中国文化重意境的美学,不以情节剧的标准来套用更为高级的类型,细细品味那些情节之间的微妙。知名影评人、剧评人李星文称,“小卖部姑娘”李文秀久居尘网中,复得返自然。巴太一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就是用来打破的。这种天地辽阔中的相向而行,散淡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