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的矫情和虚荣成就了和“果子狸”的“果嬛恋”!

看《甄嬛传》,每次看到甄嬛和果郡王一起相知相恋的片段,就觉得有点别扭!也很讨厌果郡王这个人设!在前期,明知甄嬛是自己的皇嫂,第一次就借着酒醉的理由骚扰甄嬛!看似放荡不羁,内心却有着精密的盘算,难道他就不怕甄嬛向皇上告发?诸多行为看来。果郡王应该知道皇上假扮自己和甄嬛亲近,所以甄嬛更不可能把这件事告诉皇上。

二做为甄嬛,她吩咐流朱,今日之事,一个人都不许说起,否则我死无葬身之地。

既然甄嬛知道她和果郡王搞暧昧这件事传出去,她死无葬身之地,那她为何后面还是屡尝禁果呢?

在看莲湖泛舟这一段,甄嬛因为偷偷看望眉姐姐,为了躲避侍卫,“不得已”和果郡王在小船上独处。

如果按照常人的想法,在船上她不该多言,甚至应该避免和果郡王的多加交流,然后靠岸走人。

倘若她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只是礼貌寒暄,设有边界感!相信,果郡王是不敢贸然说些表白的话吧!


果郡王先试探甄嬛:身在其中,果然比远观更得妙趣。

这句话,很有双重意味,表面上是赞美莲花,实则赞美佳人!

如果甄嬛听得懂,言语沉默,或面色微嗔,相必果郡王定会收敛自己的轻浮!

果然,甄嬛接着果子的话反而说:果郡王喜欢莲花吗?仿佛男子会多偏爱松竹些。甄嬛不仅没有抗拒果郡王的性暗示,而且还表达了进一步了解果郡王的意愿,这让果郡王喜出望外。

以及多处的一些交谈,感觉,甄嬛真是有些绿茶,自恃清高,着意表现出她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见解深刻,就是说,她在男性面前着意表现出,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人。

直至,发现果郡王掉落的的荷包,发现自己的小像!

甄嬛没有收起小像,或者扔掉,她虽然面带薄怒,但是还是接受了果郡王的暧昧:

这一段里,甄嬛试探对方、卖弄才情,面对表白不直接拒绝,还把小像又塞回去。这种表现,甄嬛虽然没有明面上认可果郡王的追求,但是也没有拒绝和厌恶,有点欲拒还迎了。甄嬛太自信了,她以为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主动权就永远在自己。

甄嬛这性子啊……嘴上说的好听,对人感觉都是真情七分表现出来有十分。。








甄嬛太轻视男人这种占有型的动物了物了,还以为果郡王是温实初,表白不仅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她也为自己多了一个裙下之臣感到洋洋得意。

果郡王很真的很逾矩了,一步一步的言语试探,照片表白,连邀请到自家清凉 台都说出来了!很有狼子野心,凭着甄嬛冰雪聪明,也意会到了!但是,甄嬛并没有拒绝,愿意入局,所以。加强了果郡王的步步为营!

其实。有一部分有几分姿色或者魅力的女孩子多少都会有那么一点喜欢吊着男人的心思。。

但经历多了接触的男人多了,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从前多幼稚了,慢慢也会成长起来。。普通男人尚且如此,何况果郡王这样的天之骄子一样的男人。

看了几遍《甄嬛传》!感觉到,甄嬛就是慕强+慕文青气质的男性,以为对方能够视她为唯一,能够觉得她不同。自恃清高和矫情!文青气质满满!希望别人对她另眼相看!

甄嬛的这种带点虚荣心的心思,真是像极了很多年轻女孩啊,对于向自己示好的男性,一边保持着暧昧接受对方的关心,一边又不明确拒绝,

也是,甄嬛自认为自己绝顶聪明,加之,也听闻果郡王之前传出来的盛名,和表现出来的文青气质,多少还是有点吸引甄嬛的。她在庙里许愿的天下最好的男儿,可能就是果子狸表现出来的人设:皇亲国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又还专情。加之,果郡王对她情有独钟,所以有种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之感,又不能表露,多少还是有些好感吧,不觉情不知何时起吧!

所以说,不合常理的暧昧还是不要生起的,人还是需要理智和成熟一些!不要随着虚荣感觉,任由情感泛滥!背弃了道德,责任,酿成苦果,承受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