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肖晓琳:退休5个月在美国儿子家死去,临终26字遗言让人警醒

文|娱说扒哥

编辑|娱说扒哥

前言

一句深情的遗言,却道尽了一个坚韧女子的一生。这句简短的叮咛,竟蕴含了无尽的心情。

肖晓琳,这位中国著名的新闻播音员和普法节目主持人,在退休后的5个月里,却面对了最终的告别。

于美国儿子家中,她的声音永远沉默,但她的事迹和遗言却在我们心间回响不息。

肖晓琳,一个名字或许并不家喻户晓,但她的生平经历和职业生涯,却充满了坚持和奋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段人生篇章。

肖晓琳的成长经历,犹如童话般富裕。她的父母都是湖南大学的教授,那个家庭里充斥着知识的气息。她从小就受到了卓越的文化熏陶,琴棋书画应有尽有。

但与一般家庭出身优渥的孩子不同,她并没有选择成为学霸,而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

她渴望成为一名播音员,这是她内心深处的向往。1977年高考恢复之际,她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进入中国最顶尖的大学的资格,但她却选择进入北京播音学院。

她放弃了清华北大的门票,因为她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北京播音学院的四年中,肖晓琳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尽管有机会进入中央电视台,但由于户口问题,她不得不回到湖南电视台。然而,这并没有打消她的进入央视的决心。

她坚定地追求进入央视的机会,成为湖南电视台最努力的播音员。这个过程充满了坚韧和毅力,她用自己的努力争取到了应有的机会。坚韧不拔的性格,让她成功踏上了职业生涯的征程。

经过坚持和努力,肖晓琳最终获得了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造的机会,并成为央视《观察与思考》栏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

这个节目于1980年首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评论性的新闻节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肖晓琳因其犀利的点评和冷静的分析迅速成为观众心目中的“铁面美人”。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坚定的性格,成功主持了一系列重要节目,如《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

她的犀利评论和深刻分析,使她在新闻界崭露头角,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尊重和喜爱。一手创办《今日说法》,普法事业的奠基人。

在职业生涯中的某个瓶颈时刻,肖晓琳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决定,前往美国的犹他州州立大学新闻系深造。在美国学习新闻,她汲取了海外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回到中国,决定创办一档普法节目,《今日说法》。

这个节目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肖晓琳将她在美国学到的知识无私地分享给观众,希望提高大众对法律的理解。

她的普法事业可以说是中国普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她的节目不仅引导了大众认知法律,还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正当人们为她的坚韧精神和才华欢呼的时候,命运却为她拉下了重重的帷幕。在2017年退休后,她本以为会有更多的时光,与家人团聚,享受余生。

然而,命运的捉弄总是出人意表。在一天晕倒后,她被诊断为直肠癌晚期。尽管她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治疗,但病情依然在蔓延。她不屈不挠,与病魔抗争了5个月。

然后,她离世,留下了令人痛心的遗言,“要宣传,不要像我一样护士身体健康,你们健康长寿,我就在,感谢你们”。

短短26字,无情而真挚。她希望年轻人能珍惜健康,因为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这句遗言,犹如一柄刺痛人心的刀子,让人深思。

她的遗言所包含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透露出她对生命的珍惜,对家人和朋友的感激,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这句简短的叮咛,让人瞬间明白,健康是无价之宝,只有珍惜它,才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精彩。

肖晓琳的生平充满了坚持和奋斗,她通过播音和普法节目,为中国社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职业生涯和生命旅程,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榜样。

她的遗言也提醒我们,生命是脆弱的,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健康,才能够活出精彩的人生。

肖晓琳以她的坚韧精神和才华,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非凡的价值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