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长空之王》:致敬“刀尖上的舞者”!

放映电影:《长空之王》

放映时间:4月28日(周五)19:00-21:35

放映地点:sfc上影影城(天山缤谷广场imax店)

主持人:藤井树

嘉宾:孙孟晋(影评人、乐评人)

《长空之王》藤井树观影团现场大合影

燃情热血,无名英雄

《长空之王》,燃。

第一次有电影把镜头对准试飞员,在此之前,我们对这个职业一无所知。两个多小时里所有的笑和泪,都来自这群人----他们神秘,英勇,向死而生,薪火相传。

坦白说原本对这部电影没有太大期待,对故事的想象更多停留在战斗机的硬核展现及军人的牺牲奉献。其实不然,电影走得更深,讲得更细,围绕着这群神圣而伟大的主角,《长空之王》把年轻一代的军人风采、自主研发的技术开拓、新老传承的拼搏精神及我们深耕内心的爱国情怀逐一呈现,它的燃很全面。

电影给我们创造很多种视觉奇观,让我们心甘情愿一次次沉浸在大银幕前。《长空之王》的奇观很独特,也很深刻。它不只是单纯的画面惊艳,我们从未见过的战斗机、从未体会的穿云视角是一部分,更多的,我们第一次了解试飞员的成长路径和心路历程,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和平年代“离死亡最近”,第一次感受对生命的眷恋伴随难言的遗憾,最让人泪目的是,这份遗憾浓缩成一句“我已无法返航”,这是无法活下来的遗憾,更是任务没能完成的遗憾,他们至死希望能把飞机带回去,能把工作继续推进。

带着这样的情绪重新回顾电影里很多镜头,震撼和感动席卷而来,那高高悬挂、状态各异的降落伞;那拼不齐、凑不全的烧焦的机体残骸;那肃穆庄严的试飞烈士公墓,里面烈士的平均牺牲年龄只有40岁。用身体的极限测试战斗机的极限,性命加使命才是军人的生命,看似简单朴实的一句话,有人践行一生,不用刻意煽情,我们的眼泪止不住地掉。

这是当下的军事题材电影,没有冗余的说教,没有渲染的情怀,有的是意气风发、陡峭成长,是野心勃勃、良性竞争,是满屏的荷尔蒙和自然的幽默感,是尊重生命,是直面挣扎。拿回过去失去的尊严和自信,这一代人做到了,《长空之王》如实展现了做到的过程,给了我们超出预期的燃情和热血,向这群无名英雄致敬。

直击观影现场

【藤井树对话孙孟晋

藤井树:《长空之王》的预售成绩非常好,在五一档一骑绝尘,原本我有点担心很多年轻人会以为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看完之后,我实实在在地说,它没有假大空,没有喊口号,整部电影脉络清晰,在剧作结构上严格遵从了类型片的叙事标准,虽然是非常宏大的主旋律命题,但它很认真地讲了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基于此的三次飞行,展现了新一代年轻人的风范。电影里提到老一代人是用命去搏的勇气型,而新一代是专家型和技术型,在雷宇、邓放这一批人身上,这种精神面貌体现得很好。

孙孟晋:我看完觉得很感动,它确实跟之前的主旋律电影很不一样。之前这样的类型片更多强调我们的力量和威武,但在《长空之王》里,讲述民族自信的方式是令人信服的。开篇告诉观众中外战斗机一代之差,好比泰森和中学生对打,后面通过雷宇和父母的沟通,说出“这一百多年失去的自信,我们这一代人要拿回来。”----看到自己的问题,再去努力、拼搏,而非空喊口号,它在叙事上尊重人性、尊重现实。

以王一博所饰演的雷宇为代表的年轻一代,一上来自信、昂扬,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的个人力量,有竞争,会打架,经过重重历练,最终携手并进,电影展示了人与人的配合,合作、双赢是更重要的,并呈现了这个转变,“你是我最好的对手,也是我最好的战友。”,这是主旋律题材的进步。

藤井树:电影把人还原成人,让他们说人话,这很重要。在雷宇和父母的沟通里还有一处体现了这一点,雷宇的父亲说:“你可以伟大,但是你要想想你妈。”身为父母,并不要孩子伟大,只愿他平安健康,这非常真实。

这部电影还有一点很好的是,它没有渲染所谓的情感戏。通常我们看到的主流叙事大片里的女性角色都是工具,为男性角色提供情感支持。《长空之王》里对雷宇和沈天然的情感戏没有多做文章,点到为止,我觉得那个度把握地挺好,我很喜欢它这种处理方式。这也体现了主流叙事大片越来越遵从电影的创作规律。

孙孟晋:我注意到编剧桂冠有部队经历,同时是个女性,所以这部电影中有很多柔软的部分,也有戏剧冲突、有转变、有反转。比如田壮壮饰演的魏总工第一次出场梳了小辫子,因为他和张挺对赌输了,后来张挺去世,雷宇站在他的墓碑前,也梳起了小辫子;包括前面提到的雷宇和父母的关系、父母对这份职业的看法,都很真实。全片情感的处理很细腻,含蓄内敛。

藤井树:这是刘晓世导演的长片处女作,他此前一直为航天部拍宣传片,在航天题材上有专业优势,《长空之王》是他首次拍摄的剧情长片;电影第一出品方是亭东,韩寒导演的公司,韩寒此前也一直在拍极限运动,他本人是极限运动爱好者,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两人合作之下我觉得这部电影整体的完成度相当高。

演员表现方面,我觉得雷宇这个角色,跟王一博很贴合。他一上来心高气傲,目空一世,经过三次飞行的历练,获得迅猛成长。最后一次跳伞后他身负重伤,躺在病床上,还坚持要飞,说:“我见过阎王了,我们都有三次生命。”我能看到一个年轻的演员,在镜头前如何进入人物,并很好地完成这个角色,他有明显的进步,在大银幕上的魅力还是挺大的。从今年年头的《无名》,到五一档的《长空之王》,到暑期档的《热烈》,他的表现愈发值得期待。还有一个新演员,邓放的饰演者于适,他同时在《封神》里饰演姬发,我觉得他也是今年蛮令人惊喜的一个青年演员。

这部电影中其实有两个彩蛋,第一个彩蛋是韩寒导演埋的:雷宇开车试验反尾旋伞,疾速前进的车地面飞行,这非常“韩寒”;第二个彩蛋是片尾试飞员的临终遗言,皆为真实拷贝,每段录音背后都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一段人生,一个故事,让人泪目。在看电影之前,我不知道中国有这样一处公墓,原来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试飞员献身于此,他们用牺牲一次次换来极限的飞行数据,改进我们国家的飞机。

孙孟晋:是的,之前我不知道有试飞员这个行业,他们就像无名英雄。这部电影用试飞员群体的视角进入故事,是它很特别的地方。电影中用了歼-20,尚未经过实战的机型,我想这也经过极大的考量。

演员方面,我觉得雷宇有一些锐气的东西,和王一博蛮像的。电影中有很多需要沉下来的地方,充斥着大量心理活动,不能讲话,靠表情演绎,我觉得王一博做得非常不错。

现在政府也在强调讲好中国故事,就像今天的《长空之王》,我希望未来的电影创作中能有更多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故事出现。

现场观众:电影中有好几幕我看完后都落泪了,我们空军取得今天的成就,每一步都是这些人用生命在付出。

王一博在这部电影中我要给他打高分,我觉得他演得很不错,无论是他作为演员在生活当中,还是他在电影里扮演的角色雷宇,都是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而在其他方面有瑕疵、有缺点的年轻人,这部电影也由此让我们思考:我们要不要给这样的年轻人一个成长的机会,让他变得更好,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要一棍子把他们打死。

最后我想引用老张说过的一句话结尾:如果我们热爱这个事业的话,我们就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坚持、再坚持一下。

《长空之王》部分观众真实反馈

特别支持

sfc events是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于2022年推出的活动厂牌,通过 “电影+”全案活动策划与执行,正在以首映礼、艺术展、影迷会、投研社、主题馆等不同 模块的内容,使影视元素、文化资源、娱乐体验与城市空间及社群力量相融合,打造多维社交场景和多元消费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