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翻看历史最大的乐趣在于,你能从历史故事里看到现实社会的翻版。
按照长幼时间顺序,这篇文章应该一早就写了。
但是因为欧洲历史离我们太远,年代也太早,先写出来会让大家理不清顺序,只好先从现代开始往前推进。
在写“黑森四公主”中的伊丽莎白公主(俄罗斯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妻子)和阿历克斯公主(俄国末代皇后)以及黑森末代大公恩斯特
小小的爱丽丝喜欢王室外面的生活,有一次还曾摆脱家庭教师的监管,坐在温莎城堡教堂的公共座位上,她觉得这样才能理解那些没有被皇家礼仪束缚的人的生活。
她还喜欢参观租户的生活,跑到庄园去工作。
相比较大姐维姬的全面教育和爱德华七世的王储教育,爱丽丝这方面显然轻松很多。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家中被严格要求的常常是长子长女,被溺爱者是最小的弟妹,对于夹在中间的孩子,父母则不会做太多的要求。
正因为父母的不重视,这些孩子表现的格外听话懂事,因为既没有父母的另眼相看,也没有得到无底线的宠溺,唯一能做的就是懂事,让父母不操心。
这也是为什么爱丽丝公主能言善辩,看起来活泼又开朗,但是她的的敏感还是胜于其他的兄弟姐妹。
而且她还有极强的共情能力,对他人的压力最容易产生共鸣。
这样的性格放在一般人身上,是善良温暖的表现,但是在王室,却无形中给了自己压力。
性格决定命运,有时候不懂、不会反而会成全一个轻松的自己。
2 如果一开始就扮演照顾者,那真的就很难摆脱这个角色
1861年3月,爱丽丝的外祖母维多利亚病重,爱丽丝整日在外祖母身边陪伴照顾她,给她说话,弹钢琴,直到去世。
维多利亚女王很伤心,十分依赖爱丽丝,以至于阿尔伯特亲王给爱丽丝的唯一任务就是“去安慰妈妈”。
在爱丽丝的安慰下,维多利亚女王情绪渐渐好起来,她写给舅舅利奥波德一世的信中说“亲爱的爱丽丝充满着温柔与影响力,使我从痛苦中脱离出来。”
可是不幸紧随其后,年底,爱德华七世因为风流惹上了绯闻,为了给儿子爱德华七世分析局势,阿尔伯特亲王亲自去剑桥一趟,回来后感染风寒,爱丽丝就陪在父亲床前,给他读书,直到最后一刻。
女王对阿尔伯特亲王的爱和依赖超乎想象,阿尔伯特亲王的死把女王打入深渊。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她把自己的床搬去了母亲的房间。
整个宫廷都弥漫着悲哀的气氛,维多利亚女王不怎么管理事务,全赖爱丽丝公主打点一切,她成了母亲的非官方秘书。
女王所有的文件都是通过爱丽丝传递给政府的。
那时的长姐维多利亚已经嫁去了德国,哥哥爱德华七世还在剑桥读书,宫中的事务都是爱丽丝在安排。
有的人天生活泼、有的人天生沉默,但是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照顾别人。
愿意照顾、有能力去照顾是一种情感认知。
十几岁的爱丽丝一直在做,而且做得很好。
3相较于一个婚礼,它更像一个葬礼
阿尔伯特亲王为了加强欧洲王室之间的关系,定下了联姻的政策。
于是在1860年,排除了之前看好的奥兰治亲王和普鲁士的阿尔伯特亲王之后,定下了黑森的路德维希王子。
说起来黑森只是德国的一个小王室,而且又穷又破,但是爱丽丝的长姐维姬对路德维希印象很好,加之爱丽丝和路德维希之间也互有好感,他们的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为了让女儿以后的日子好过一点,维多利亚女王说服了总理给了爱丽丝3万英镑的嫁妆。
看起来挺多,但是对于一个连像样宫殿居住都没有爱丽丝夫妇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尽管如此,爱丽丝还是很幸福,嫁给爱情的女子是不怎么考虑钱的问题的。
1862年7月1日,爱丽丝与路德维希在一个临时被布置成教堂的餐厅结婚。
维多利亚女王前面站着她的儿子爱德华七世和弗雷德里克王子,正好挡住了她努力控制泪水的眼。
这场婚礼被描述为“现代最悲惨的皇室婚礼”。
因为财力的限制, 婚礼很简单;
因为阿尔伯特亲王的去世,女王心情一直很差;
因为要服丧,爱丽丝公主只在婚礼举行的那一刻穿上婚纱,随后就换上丧服;
因为要照顾母亲的心情,爱丽丝公主连结婚的喜悦都不敢表露。
这样小心翼翼,可女王还是很不高兴因为爱丽丝公主无意间表现的幸福和浪漫都让女王看着刺眼和扎心。
后来,女王给她的大女儿维姬写信说,“相较于一个婚礼,它更像一个葬礼。”
可又能怎么样呢?
结婚了、嫁人了,这不过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很多的以后。
4一直致力于公共医疗建设和救助伤员的大公夫人
婚后没多久,普奥战争爆发。
爱丽丝怀着身孕忙碌在战争的后方。
她与南丁格尔(对,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南丁格尔)是好朋友,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看顾伤员、改善医疗条件上。
挺着大肚子的她,依然坚持履行皇室职责,制作绷带给军队和医院,听从南丁格尔的建议,在医院进行清洁和通风。
眼看战争进入了不利的局面,她力劝大公同意普鲁士的条件并且投降。
大公没有听她的,作为战败方,黑森要承担巨额的赔偿。
爱丽丝不得已写信给母亲,请她帮忙向姐姐维姬(普鲁士王储妃)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阴谋手段、鬼蜮伎俩都不值一提,拳头硬的好说话,才是颠破不变的真理。
黑森本就是个穷乡僻壤,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还是爱丽丝拿出了自己的嫁妆,才填上了这个窟窿。
像极了现代我们常说的贵女嫁给了凤凰男。
不过爱丽丝不是很在乎。她一向觉得钱是身外之物,只要一家人过得好就行。
也正因为如此,爱丽丝和几个孩子的关系很好。
和姐姐维姬那边与子女剑拔弩张的关系截然不同。几个孩子都爱她依赖她。
这种亲密在皇室很难见,皇家的孩子早熟,亲情常常被权利金钱欲望裹挟,变得不那么纯粹。
所以,这份母子亲密变得这么珍贵,以至于爱丽丝的去世让孩子备受打击,最小的女儿阿历克斯还因此性情大变。
5 她与父亲同一天离世
婚姻的前几年,爱丽丝和路德维希的关系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变得冷漠和疏离。
1873年,爱丽丝最喜欢的小儿子弗雷德里希和大儿子恩斯特一起玩耍时,从20多英尺的窗户上摔下。
弗雷德里克本身是血友病患者,尽管他恢复了意识,但是颅内出血导致他昏迷不醒,最后死亡。
爱丽丝对这个小儿子的死很悲伤,两个月后给母亲写信还说,很想念这个孩子。
同样遭受煎熬的还有恩斯特,他无法接受弟弟的死,对自己的奶妈说:”我梦见我死了并且去了天堂,在那里我请求神让我再一次拥有弗雷德里克,他来找我还拉着我的手。”
恩斯特的性格从此变得有些忧郁,爱丽丝也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个唯一幸存的儿子身上。
可是因为普奥战争的缘故,爱丽丝在黑森皇室很受压制,加上她和丈夫的关系变得疏离使得爱丽丝在黑森的日子很难过。
1878年11月,爱丽丝一家除了她自己还有二女儿伊丽莎白以外都染上了白喉。
先是小女儿玛丽不幸身亡,爱丽丝为了稳定几个孩子的情绪,没有告诉他们,终日忙碌的照顾几个孩子。
可敏感的恩斯特还是发现了不对,爱丽丝不得已告诉了儿子实情,恩斯特反应激烈,一直大哭。
爱丽丝为了安慰恩斯特,亲吻了儿子一下。
爱丽丝因此染病,12月14日,爱丽丝病情沉重,早上8点多的时候去世了。
她的最后一句话是:“亲爱的爸爸”。
那一天也是阿尔伯特亲王的忌日。
6如果我们习惯了被照顾,请对照顾我们的人心存感激
她的死让维多利亚女王很伤心。
女儿和丈夫同一天死亡,对哪一个女人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也是爱丽丝的去世,让女王想着这个女儿的好,像是要补偿一样,女王对这几个外孙尤其疼爱。
常把几个外孙接到伦敦来住,当恩斯特的女儿小伊丽莎白出生后,更是成为重孙辈里的第一人,一家人照相,女王都要抱在身前的那种,为了她,女王还不允许恩斯特夫妻离婚。
爱丽丝的几个孩子也都成了影响历史的重要人物,
大女儿维多利亚的后代中就有我们熟悉的蒙巴顿勋爵和现在的菲利普亲王、瑞典王后露易丝
二女儿伊丽莎白嫁给了沙俄的谢尔盖大公,在俄国革命的动乱时期因为她的善良挽救了无数民众,却被革命党残忍杀害
小女儿阿历克斯成为沙俄末代皇后,革命后全家被害。
如今我们提起爱丽丝公主就会想起她的这些子女,相比于孩子们身上的故事,她的故事平凡又简单。
可是她短短的35年的人生中,充满了爱的付出与努力。
她一直致力于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救助穷人。她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几个孩子。
尤其是二女儿伊丽莎白,在丈夫去世后变卖家产,建立修道院成为一名修女,救助贫民和百姓。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帮助别人。
当一个人习惯了被照顾就会把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再也等不到她的照顾。
如果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我想,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心存感激并认真记在心里,将是我们从历史中读到的最真切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