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研讨会举行:人类文明源于大湘西,上古文明旅游全面展开

2019年3月16日下午,“《山海经》与上古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晓园公园崇贤馆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大陆新儒家首倡者、世界新文明史观的开拓者、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一带一路法律联盟主席杜钢建教授发起,并亲自担任主持。湖南九九富达集团和北京龙渚书院对本次学术研讨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首先,广西研究《山海经》的学者李爱军老师的助理林睦嘉汇报了“《山海经》与上古文明”的学术研究成果。林睦嘉通过山海图和《山海经》文字的对比,结合湖南和广西的山川地形,发现《山海经》中的“南海”、“昆仑山”、“昆仑虚”“赤水”与现今的都广岭、湘水、潇水等山水及江永县、道县、恭城县、灌阳县等县密切相关。而在湖南的永州道县又发现了8万至12万年前的现代人牙齿化石、2万年前的陶器、14000年前的栽培稻,《山海经》的记载和现代考古得到了吻合。

著名文化学者周行易在7年前的2012年就提出“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中心在湖南”,2015年发表文章提出“雪峰山即上古昆仑山”。他在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发言中又指出:中华文明探源,一定要追溯到岭南地区的北回归线和稻作农业核心区的澧阳平原,否则永远找不到真正源头。

他认为中华文明的原生内核在约8000年前的南方稻作农业区已经形成,湖南雪峰山地区出土的高庙文化白陶刻划的“旋目兽面”及“獠牙”图案,与自然界的“熊面”和楚帛书、传世文献中的“大熊包牺”“伏羲大目”“伏羲方牙”文字描述完全相符,应即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熊图腾”。这是目前已知的东亚大陆最早出现的“熊”形象艺术图案,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亦由此演化而出。这个图案与高庙文化中体现中国文化“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的作为人之头的“八角星”图案及“龙凤组合”图案一起,从长江流域传播到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在仰韶文化之彩陶与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红山文化之玉器以及陕北石峁遗址石雕乃至商、周青铜器上,都可以见到其影子,其发展演变轨迹一目了然。

由此可见,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这个“一元”伴随着稻作农业的萌芽与发展,早在约8000年前就已于今天的湖南地区形成。据此他认为费孝通、苏秉琦先生的“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考古学材料并不相符,未能正确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的真相,存在重大的理论失误,这个失误给民族问题研究和考古实践带来了很大紊乱,甚至可以说是造成现在民族问题敏感和中华文明探源迟迟找不到真正源头的关键原因。

他认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文明起源经历了一个由“一体多元到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便割裂与漠视这个过程。他指出,所谓“多元”,不应是“多源头”,而只是东亚大陆中国先民在由南向北迁徙的过程中分“多单元”发展。事实上,中华民族大家庭有着共同的精神文化内核,全国各区系考古学文化尽管千姿百态、溢彩纷呈,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亦无不受这个“内核”的制约。这个“内核”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始祖文化和图腾文化认同。它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在,是中华文明之所以为中华文明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历史历经数千年而不中断的内在原因。他呼吁学界大胆解放思想,摆脱近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束缚,沿着东亚大陆现代人类由南向北迁徙的轨迹,从南方视角来观照中华文明起源,由此而打开一扇中华文明探源的新窗口。

大同思想网总编、大同思想丛书主编枕戈在发言中说,过去我们很难读懂《山海经》,因为无法找到一个参照坐标,一直到周行易先生破解了雪峰山即上古昆仑山,杜钢建教授《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揭示了人类文明源头在大湘西,以及中国第一座城市常德城头山、湖南高庙文化、中国最早陶器和栽培稻在永州道县的相继面世,才发现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南方,《山海经》重点讲述了南方的山川地理,三皇五帝、大禹治水大多与南方的省份相关,《山海经》之真面貌始清晰展现于世人眼前。四大文明古国都在北纬30度一线,北纬30度在中国穿越了两湖四川等,北回归线则穿越了两广云南,两条线夹住的地方是世界气候地理环境最佳最适合上古人类生存的地方。中华上古文明在大湘西,其范围包括两湖云贵川桂粤等地。

杜钢建教授指出,本次研讨会围绕“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展开,《山海经》论述了世界文明的源头,这个源头就在大湘西地区。上古文明发源于南方地区,日山、月山、星山是三天子山,其中心在张家界。崇山山脉、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在上古文明、源头文化的研究中作用巨大。

《山海经》的研究表明,起源于大湘西地区的王母教文化,传播到了非州地区以及地中海沿岸,西王母到达了埃塞俄比亚。《山海经》为我们打开了一幅世界地图,而世界地图是由上古大湘西地区的移民在不同时期迁徙到世界各地后绘制的地图,所以《山海经》源于山海图,山海图是世界地图,把《山海经》和山海图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人类文明起源于大湘西,包括美洲文明在《山海经》、山海图中都有所列,都有注释体现。我们可以沿着上古人类的迁移路线,重走山海图,开展上古文明旅游。

《山海经》的研究还表明,人类上古文明的历史渊源流长,特别是从法律文化来看,天文历法的制定、完善到使用,需要几十万年的过程。在过去两年,澧水流域、沅水流域多处考古发现了70万年、50万年、30万年以前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的人类活动没有中断,也表明人类文明起源在大湘西地区。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代表一一发表观点。大家一致认为,《山海经》的地理中心在中国南方,上古文明的源头在大湘西地区,湖南、湖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都在大湘西区域内。上古文明之谜正逐步得到揭示,上古文明的旅游开展也正逢其时。如今,先知先觉者已经开始制定大湘西上古文明之旅的旅游线,“世界上古文明之都”的建设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这使上古文明的课题从理论研究走向了产业实践。

原张家界军分区政委李木生、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行易、广西恭城县研究《山海经》的李爱军老师、北京龙渚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睦嘉、《山海经》雕塑专家漆林生、大同思想网主编枕戈,湖南晖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百家书院联盟秘书长、上古文明大湘西文旅行组委会主任刘昭晖,百家书院联盟副主任、上古文明大湘西文旅行组委会秘书长刘永平,上古文明大湘西文旅行组委会副秘书长雷文俊,烙画学者周利娟、深圳浩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五清、张百熙君子书院荣誉院长、百家书院联盟副主任李宣钊、湖南大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得哲,以及湖南九九富达集团的卢文锦、吴昭辉等三十多位热爱上古文明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订购杜钢建《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诸玄识《虚构的西方文明史》、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联系电话丨微信:

18670082891

欢迎向大同思想网公众号投稿: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