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对于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对于香港大学名誉院士袁苏妹来说,人生的意义在于风奉献。和其他著作等身的院士相比,袁苏妹只学会写5个字。但是她在82岁的时候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院士,袁苏妹为何能够获得此项殊荣呢?
1927年,袁苏妹出生于广东,父亲以打鱼为生,家中非常贫苦。后来因为战争,父亲带着全家人来到了香港。袁苏妹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来到香港之后,为了生计,父亲在一个菜市场里面卖鱼。在香港,父亲一直很辛劳,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袁苏妹。
后来父亲认识了一位很年轻的厨师,这个小伙子看起来很不错,与袁苏妹的年纪也差不多大。最后袁苏妹嫁给了这个厨师小伙,两人的感情也很好。当时她的丈夫在家里面排行老三,所以很多人称袁苏妹为“三嫂”,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袁苏妹和丈夫一起进入香港大学,正式与港大结缘。
对于袁苏妹来说,香港大学有着特殊的意义。自从进入港大以来,袁苏妹就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丈夫在香港大学的食堂当厨师,一开始袁苏妹在港大的当宿舍管理员,受到很多同学的喜爱。在港大人的眼中,袁苏妹更像是母亲,对学生关怀备至。当时有人亲切的称呼袁苏妹为“三嫂”,但是在年纪上,袁苏妹要年长一些。
在做宿舍管理员期间,有的学生发高烧好几天不退烧,袁苏妹就煮凉茶,学生喝了之后就不疼了。有的学生因为感情问题想不开,袁苏妹就和他聊天。有些学生离家比较远,袁苏妹就经常关心他们。后来袁苏妹成为港大食堂的助理厨师,每天学生们最亲切的就是在食堂中遇到袁苏妹。2009年,此时袁苏妹在港大已经工作了四十多年,最终在众人的见证之下,被评为名誉院士。
在袁苏妹的一生中,她几乎没有读过书,在别人眼中是个文盲,加上自己的名以及“三嫂”这两个字,她只认识五个字。但是她一辈子都在为港大奉献,把所有人生的大部分岁月留给了港大,在师生们心中,袁苏妹就是这么一个贴心的“三嫂”。
袁苏妹虽然只认识五个字,但是她用一生为学生们上了这么一堂课,那就是关爱他人。袁苏妹名誉院士头衔名副其实,她在用实际行动教育港大学子,影响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