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恨
是扭曲爱的心魔
女主角的“三天”
《我的大叔》中,少女李至安有着非常悲惨的人生经历,过去、现在或未来。
现在的她,每天都胆战心惊居无定所——
没有正规学历,工作都是临时的,随时面临被开除的危险。除了白天在公司的临时工作,晚上还要在饭店刷盘子洗碗。即使如此,挣的钱也还不够还债。
没有钱支付聋哑奶奶在养老院的费用,也不知道像自己这种身份是可以把老人送进公益机构赡养的事。为了逃避交费,她深夜偷偷把奶奶连床带人推回家。
因为在儿时,欠了高利贷的母亲跑路,这些债便理所应当转嫁到她的头上,但无论是拼命工作还是借钱,甚至是偷是抢,都无法还清那利滚利的欠款。
与她年龄相仿的债主李光日随时可能上门,催债之外,作为利息,会额外赠她一顿劈头盖脸的拳打脚踢。一个二十一岁的女孩,随时可能鼻青脸肿着出门。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今天”,要回到久远的“过去”。父亲早亡,母亲失踪,唯一相依为命的奶奶又是需要照顾的聋哑人。家庭的重担落在一个瘦弱的小肩膀上。
然而,高利贷者没有同情心。母亲的债主见天来逼债,暴打随时可能落到小女孩身上。
债主的儿子李光日,本来是非常喜欢李至安的。看到父亲如此折磨心爱的女孩,他会挺身而出代她挨打,背她回家。有时是偷偷给李至安送糖送药。
那个时候,他是很恨自己的父亲的,恨他的残忍、暴虐。他还太小,小到无力保护女孩。
然而有一天,这一切都瞬间改变了。
当债主又一次暴打女孩和她的奶奶时,不堪忍受的女孩失手杀死了这个恶魔。
法律将女孩的行为认定为“正当防卫”,判她无罪,并且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将这一刑事案件进行了隐瞒性处理。
但有些人是瞒不住的。女孩自己,和债主的儿子李光日,那个之前一直试图保护女孩的男孩。
父亲死于心爱的女孩刀下,把李光日的心理扭曲了。他拿过父亲递过来的高利贷的接力棒,继续以更残忍的方式对待女孩和她的奶奶。
他由女孩的保护者变成施暴者,变成了比父亲更凶狠的恶魔。
他每次出场,都是咬牙切齿双目含刀的。无论女孩躲到哪里,他都能跟踪到,找到她,打她,逼她还钱。
逼债只是借口,他并不想让女孩真的还清欠款,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就没有理由继续折磨她了。
所以当她偷来朴部长收到的贿赂款项前去还钱时,男孩告诉经办人,要想办法拖住她,同时报警,咬定这是赃款,让女孩坐牢。
他计划让女孩在还清欠款之前,至少有十次前科。
多么恶毒的计划!
前世之孽,后世之痛
从女孩的过去和现在推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女孩的未来一定会在永远还不清债的状况下继续恶化,一生也无法走出自己是杀人犯的阴影。
所以她无所谓,除了要照顾好奶奶,她什么都无所谓。反正已经最糟糕了,不可能更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挨打、挨饿都是家常便饭。别人家里平凡到极至的日常生活,在她看来是一生都不可能再触及的天堂。一个家,一份温暖,一声问候,似乎都是奢望。
如果今天是最糟糕的,那么今天一定是个好日子,因为,只可能变好,不可能更坏。
终于,女孩的转机来了。
她遇到了在她看来已是幸福的富人、其实却身限囹圄的朴部长。先是偷了贿赂款,后来又用这笔款项救了朴部长。接下来为了从理事那里拿到两千万,她监听了朴部长。
出于陷害的目的,竟然被朴部长的日常打动了。面对一个好人,一个同样可怜的好人,她被感动了。
为了害他而接近他,却在别有用心的交往中拉近了两颗本属于两个世界的心。
李至安和朴东薰在聊天中说到债主的儿子,讲起曾经的美好,那些他试图保护她的温暖瞬间,到后来因父亲被杀带来的疯狂转变,她说:“他为曾经喜欢过我而痛苦,我为他曾经善良而痛苦。一个大人的错,带来了两个人永无休止的痛苦。”
在职场内斗渐渐败露之时,女孩为了保护朴部长而踏上漫漫逃亡路。她删除了所有的录音,那些录音本来可以用作为她自己开脱、为坏人量刑的证据。她准备一直逃下去,逃一辈子。
可是那台储存录音的电脑主机被李光日偷走了。他一点点播放、聆听,终于听到了女孩上述那段总结、描述二人关系的话。
一直绷着的男孩流泪了。
他用一堆U盘拷贝了所有的录音,寄给了朴东薰,而把主机毁坏了。
他摔坏主机继续奔跑的路上,一直在心里说:“我是不会让这些录音落到你们手里的!”“你们”,是那群在他身后追杀的朴部长的对头。
正是这些U盘里的录音,洗刷了朴部长,也解救了李至安。获得谅解不被起诉的李至安被老板安放到合适的、没有人知道她过去的岗位,终于活出了阳光的样子。
爱,远比恨来得轻松
我想,在那一刻,听到女孩录音的那一刻,将电脑主机掼在地上的那一刻,那个因为父亲被杀而心怀仇恨的男孩彻底解脱了、放下了,他获得了灵魂的安宁。
本来,女孩是受害者,男孩一心想要保护她。他喜欢她,进而恨自己的父亲。
因为女孩忽然成了杀父凶手,男孩的心境是崩溃的。父亲无论多么作恶多端,也还是自己的父亲;无论多么恨自己的父亲,父亲都是父亲。
一个杀了自己父亲的人,他只能去恨她,应该去恨她,必须去恨她。
然而在此之前,她是他心疼、关爱、保护以至憧憬着的女孩啊。为什么要让这么美好的女孩成为杀人犯?为什么要让这么美好的女孩成为他不得不恨的人?
因为她杀了自己的父亲,他必须为父亲报仇,他要恨这个女孩,折磨这个女孩,要用他所能想到的世界上最残酷的方式,让女孩永远处于自己的控制之中。
女孩角色的转变,带来了男孩角色的转变。与其说他恨她,不如说他恨自己,恨自己曾经如此喜欢过她,这一点,被女孩看穿了。这,也许就是女孩面对毒打从不还手的原因吧。
但是,很遗憾,恨,并不是能擦除爱的橡皮。因为,无论哪种爱,都不是用铅笔写成的。
爱就爱得刻骨铭心,恨就恨得撕心裂肺。
示得不承认,男孩之所以如此对待女孩,恰恰是因为他那份爱。他恨自己的那份泯灭不了的爱,于是用折磨女孩的方式来折磨自己。
他不希望女孩还清欠款,并不是因为他因此可以永远控制女孩,而是因为这样的话,他能有足够的借口理直气壮地随时见到女孩。
这是畸形的爱恨,也是爱恨的本质。
女孩也痛苦。
她并不想成为杀人犯。但是面对一个暴徒伤害自己最亲爱的奶奶,面对永无止境的被欺侮的看不见蓝天的日子,“正当防卫”不是一种本能吗?
她痛苦,不是因为杀了暴徒,不是因为从此要接受暴徒儿子更重的殴打,而是眼睁睁看着男孩因为仇恨而痛苦,因为曾经的喜欢而痛苦。
曾经那么善良那么富有爱心的男孩,就因为失去了父亲,变成了一个比他父亲更残暴的坏人,而这个男孩曾是她唯一的保护神,她怎么可能不痛苦?
爱恨收付实现制
男孩女孩双方所承受的痛苦,都缘于男孩的父亲和女孩的母亲。一代作的孽,遗传到下一代人身上,这种世家仇恨,是最难解也最伤人的。
世界上从不缺乏因为两家世代仇恨而带来的各种禁忌。两个家族的后人世世代代不许往来,不能相爱。
然而,仇恨的遗传是会递减的。不知情的后人无法对先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感同身受,出于身体的心理的本能爱上了,便是一条不归路。
《大宅门》里白景琦爱上了仇人之女黄春,被双双赶出家门。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更有甚者,很多人的出生、活着的意义,就是复仇。本来已经搭上了父辈的人生,再搭上子女的人生。
生命的意义,因仇恨而变得狭隘,变得单调,变得寒冷。
恨,是一种太过沉重的负担。
很多时候,因为伤害,产生了当事人“应该恨”的事实。
有多少“应该恨”,在诅咒和算计中,毁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恩怨,还是不要分期付款,不要延迟付款,最好当场结清的好。
这辈子遇到的人你就这辈子解决,然后喝碗孟婆汤,心无挂碍地投胎去吧。
不要自己转身投胎去了,把解决不了的困难留给他人,给世间留下一段持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