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2020年12月10日02:25:18 娱乐 1334

关于豆花的印象,是小时候那一声“卖豆花……”的叫卖声,婉转、悠长、勾人心魄。

那是卖豆花的担子又来了,担子的一头是装豆花的木桶,包着保温的小棉被,另一头的架子上放着糖水和碗、勺。一碗热乎乎的豆花,软嫩、爽滑,吸溜一口,豆花的香和糖水的甜交织在一起,是童年冬天里最温暖的回忆。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甜豆花(图片来自网络)

豆花是甜的还是咸的?近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南北口味的大论战。

生长于闽南的我,也一度认为豆花就应该是甜的。直到1993年,陪父亲到漳州市医院寻访名医,在老街上吃了碗豆花,才发现豆花原来也可以是咸的。

满满的一碗豆花,肉末酱油水浇头,加上一小勺剁碎了、蒜蓉炒香的萝卜干,撒上葱花。豆香浓郁,夹杂着萝卜干的咸香和肉末的鲜甜,别有一番风味。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咸豆花(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到北京出差,发现豆花不但可以是咸的,还可以当早餐,配上油条,也是相当的美味。在老家,豆花担子通常只在晌午和下午出现,是引诱小孩子最好的甜点,就如麦芽糖的担子,总会围着一群”鼻涕虫“。似乎没人拿它当正餐。

再后来,走过全国几十个省市,确实北方的豆花是咸的,南方是甜的(可能漳州是例外)。北方的豆花似乎是正餐吃的,南方是当点心的。至于哪里是分界线,不知道有没有好事者考究过?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豆花油条(图片来自网络)

前些天,在漳州古城再次吃了咸豆花,直接颠覆我对豆花的印象。

上午到漳州市区拜访一家工厂,中午饭点同2位朋友去古城找小吃。古城的老街整修过,干净整洁,两侧骑楼走廊挂满旗帜,都是各色小吃的广告,似乎全国各地的小吃都能找到。可能是天气炎热的原因,街道行人寥寥。或许到了晚上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古城

走进一家“老字号××豆花店”,档口上摆满了各种卤味、熟食,唯独不见豆花,一脸狐疑地向老板娘求证,确实有卖豆花。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照片来自网络

问题是豆花在哪?老板娘掀开地上的小不锈钢桶。

这豆花是凉的?我有点疑惑。

老板娘热情地招呼:”要15的还是10元的?加什么?“

啊?豆花这么贵吗?豆花还加料?我有点好奇。

因为刚吃完一碟“炸”到酥脆的漳州蚝仔煎,一碟炒牛肉面(刀工仅次于兰州拉面,肉片略多于兰州拉面的那种,奇怪的是面条很贵吗?面里竟然大半是豆芽。)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漳州蚝仔煎

“就来3份10元的吧,您看着上。”说着话往店里找位置坐下。

只见老板娘手脚麻利往砂锅里加入粉条,大剪刀卡嚓卡嚓剪下豆干、几样卤味,往煤气炉上一座,开火加汤一气呵成。

这是什么神仙吃法?我一脸懵逼你看着老板娘操作。

这“豆花”还是豆花?——漳州豆花 - 天天要闻

图片来自网络

很快,砂锅端了上来,看着还在翻滚的粉条,问老板娘:

“这是豆花?不是砂锅粉条吗?”

“是豆花呀。”

“豆花在哪?”

“在下面呢,你试试,很好吃。”

果然,用汤勺从锅底捞出一勺豆花。这豆花什么时候加进去?应该是我们转身找座位的时候加的吧。

豆花依然软嫩、爽滑,只是实在烫嘴。

糟糕的是这显然是砂锅粉条,豆花估计能排上个”配角“?

更糟糕的是入口的”豆花“只有各种调味品的味道,没了豆花香。

老板娘说她家已经卖了40年的豆花,漳州豆花一直是这样的吃法。我表示了怀疑。

在店里泡茶聊天的两位老人给了说法:以前咸豆花确认是我说的那样,但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喜欢加上各种料。而且按以前豆花的做法卖不上价钱,现在店租、人工、啥啥的都贵,不这样做赚不了钱啊!现在整个漳州应该都是这种做法。

其实,这家店还真是良心店,相对20元的蚝仔煎、18元的炒牛肉面,10元满满的一砂锅“豆花”(粉条?)直接就能撑爆你的胃,导致了我们只能放弃继续逛吃。至于味道嘛,就那样吧。

只是,这成了砂锅“卧底”的”豆花“,没了豆香味的“豆花”,还是豆花吗?

这样的“豆花”,真的不会再次尝试。

别了!漳州豆花[流泪]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征集计划发布 - 天天要闻

“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征集计划发布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上海正不断吸引着全世界目光。日前,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This Is Shanghai”(这里是上海)全球短片征集计划正式开启!征集计划面向全球创作者,征集时长为5分钟的优质微纪录片、短视频作品,旨在鼓励创作者立足上海,用真实、多样的影像语言共...
水均益辟谣移民传闻 - 天天要闻

水均益辟谣移民传闻

此前,网传水均益移民。6月30日,水均益在个人账号发布视频,晒出他带两个孩子领取身份证的画面。(来源:极目新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解码建国初期陕西电影观众的生存史诗! - 天天要闻

解码建国初期陕西电影观众的生存史诗!

建国初期的陕西银幕,像一台精密的社会扫描仪,将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投射在方寸之间。当西安纺织城的工人凭工会证免费踏入工厂俱乐部,当陕北农民攥着五分硬币在晒谷场等待幕布升起,当城市孩童在儿童早场啃着窝头看《鸡毛信》,银幕内外早已超越了娱乐范畴,
2025年扑的最惨的三部剧,居然都是大制作,太不应该了! - 天天要闻

2025年扑的最惨的三部剧,居然都是大制作,太不应该了!

25年扑街的剧很多,但这三部剧扑的确实太让人意外了。因为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流量阵容,都不应该!首先就是《淬火年代》,正午阳光出品,央妈力荐,张新成、宋祖儿、王彦霖、任程伟、高露等实力派出演,还与大爆剧《大江大河》联动,每一个看点都是爆剧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