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位笑匠的谢幕,本该是掌声与泪水交织的温情告别,却意外地,在一片愤怒的质问声中落下了帷幕。
94岁高龄的相声泰斗杨少华先生,在生命最后一天的上午,竟还在为一家婚庆店剪彩,为油炸淀粉肠“营业”。
噩耗传来的当天下午,他的官方账号仍在发布带货视频。
当质疑声出现,杨家迅速清空了社交平台上的上千条视频,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杨少华先生
沉重的谢幕
作为一代笑将,杨少华先生的最后一次登台,不在舞台,在剪彩现场
这不是什么艺术人生的回顾演出,而是一家婚庆店的开业典礼。
时值七月酷暑,气温直逼四十度,热浪滚滚,他就坐在轮椅上,被儿子杨伦推到台前。
镜头里的老人,瘦到脱相,脖颈上青筋凸起,脸色灰败,眼神里是难以掩饰的疲惫。
他就那么坐着,一言不发,像一尊被摆放好的蜡像。
周围是鼎沸的人声,是刺眼的闪光灯,是对着他脸猛拍的手机,没人知道,这对于一个生命已如风中残烛的老人,是多大的煎熬。
参加婚庆店的开业典礼
更让人错愕的是,当天下午噩耗传来,可就在一点钟时,他官方账号上,一条吃油炸淀粉肠的带货视频,准时发布了。
视频里,儿子杨伦热情地将油腻的食物递到他嘴边,让他“尝尝”,让他“夸夸”。
评论区里早就有人看出了不对劲:“杨爷爷脸色都发黑了,别让他吃这个了!”
可这条视频,竟成了他的绝唱。
用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完成的“作品”,是一条带货广告,这杨老先生的离世,都蒙上了一层说不出的悲凉。
带货广告
回看杨少华的艺术人生,是闪光的,也是沉重的。
他是个苦孩子,北京贫民窟里长大,幼年丧父,跟着母亲捡破烂为生,十二岁在鞋铺当学徒,因为铺子紧挨着启明茶社,他的人生,从此拐进了相声这条路。
他拜师郭荣启,辗转天津,从一个小学徒,一步步磨成了角儿。
他和马三立、马志明这些大师都合作过,很多作品,至今仍是经典,后来,央视相声大赛拿奖,电视剧《杨光的快乐生活》更是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杨光他爸”。
《杨光的快乐生活》剧照
舞台上的风光无限,是为了台下沉甸甸的家。
他有五个儿子,年轻时为了拉扯他们长大,吃尽了苦头。成名后,更是倾其所有地扶持。
他带着儿子杨议说相声、拍电视,为他成立工作室,把一身的能耐和人脉都往儿子身上搬。
他曾说,自己挣的钱,就是给孩子们的。
他给儿子们挨个买房,安家立业,为了支持小儿子开美术馆,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一套房产。
老伴儿去世后,他怕给孩子们添麻烦,一直独居,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生活不能自理,才搬去三儿子杨伦家。
原来孝顺也有价码
杨伦曾公开说,自己是几个兄弟里“混得最差的”,所以由他来照顾父亲,也能顺便赚点钱补贴家用。
这“补贴家用”的方式,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很快找到了出口。
一个名为“杨爷爷的快乐生活”的账号应运而生,起初只是分享日常,凭借杨少华的名气,粉丝飞速增长。
然后,味道就变了。
这个账号,成了一个日夜不休的“卖场”,数千条视频里,带货推广的内容占据了绝大多数。
画面里的杨先生,总是面无表情地试吃着各种零食、快餐,哪怕牙口早已不济,也得配合着咀嚼、点头。
仅仅在他去世前的一个月,杨伦就用父亲的形象,做了二十多场直播带货。
外界都说,杨伦靠着父亲,把自家简陋的平房,换成了阔气的小洋楼。
其实,杨先生的健康警报早就拉响了。
2023年他就曾因病住院,可出院后,“营业”的频率却丝毫未减,他就这样被推着,一路“工作”到了生命的终点。
如此悲凉的故事,像惊雷一样,引爆了整个舆论场,公众的愤怒,像潮水一样涌向杨家。
网友们纷纷指责他们以近乎疯狂的方式,榨干了老先生最后一点价值。
然而,面对指责,杨家的应对方式,是删除。
他们迅速清理了社交平台上的视频,上千条内容,一夜之间骤降到七十二条,那段引发巨大争议的剪彩视频,自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操作,非但没能平息风波,反而更像一记实锤,坐实了人们心中那个不愿相信的猜测。
沉默和删除,成了最苍白的辩解,而留给广大观众的,只有丝丝悲凉和无奈。
有网友在评论区痛苦的说道,原来所谓的孝顺,竟然也是有价码的。
其实,杨少华先生的晚景,并非孤例。
“白娘子”赵雅芝,一代人心中的优雅女神,近年却频繁出现在各种网红的开业典礼上,参加着与她地位并不相符的商业活动。
人们说,这不像为了艺术,更像为了养家。
演员张凯丽,自己是德高望重的老戏骨,却因女儿在综艺里不得体的“公主病”,连带着自己的口碑都受到了牵连。
父母的名气,成了一些“星二代”最容易变现的资产,他们或是在娱乐圈里借着父母的资源横冲直撞,或是在圈外打着父母的旗号做生意。
张凯丽女儿
原本,仰仗着父母的荫庇,拿到更多的资源,赚取更多的财富,这种行为虽然让人不满,但细想一下倒也无可厚非。
可多数星二代,他们的实力压根就配不上自己的地位。
更可气的是,某些人毫无底线,以牺牲父母声望的代价,不断的哗众取宠,甚至是违法犯罪。
这就是让人难以接受了。
黄多多
结语
奉劝各位星二代们,父母的光环,终究是会黯淡的,它经不起无休止的消耗,更经不起没有底线的透支。
如今杨少华先生这盏灯,熄灭了。
往后的路,他的儿子们,得自己走了。
当然,恐怕也很难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