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脚下,丝路回响。7月6日21时,乌鲁木齐京剧院将迎来新编历史京剧《故土新归》的新疆首演,这部由国家京剧院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共同创排。
演职人员表。受访者提供
历时两年匠心打磨的史诗级剧目,以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壮举为蓝本,将“一炮成功”“新栽杨柳三千里”等历史场景凝练为舞台艺术。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外景。记者王畅彤摄
当天15时许,距离演出开场尚有时间,剧场已化身沉浸式历史长廊。
入口处巨幅海报上,田磊饰演的左宗棠手持折扇目光炯炯,林则徐、李鸿章、慈禧等人物形象与剧中“故土新归”的故事交相辉映。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内的《故土新归》主题打卡点。记者王畅彤摄
剧场走廊内,精心设计的林则徐、左宗棠、李鸿章人物形象打卡点再现剧中关键场景。 漫步走廊,不由得令人想起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会”,这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对话,是剧中重要的开题之笔,而此刻正以艺术形式向当代观众再现。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内的《故土新归》主题打卡点。记者王畅彤摄
走进剧场,暖色调的灯光映照红色座席产生温馨之感,后台陈列的清代纹样戏服与大炮、刀剑、柳枝等道具,见证着创作团队对历史细节的考究。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剧场内景。记者王畅彤摄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剧场乐池。记者王畅彤摄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剧场后台《故土新归》相关道具。记者王畅彤摄
回顾创排历程,主创团队们多次赴新疆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哈密左宗棠纪念馆、“一炮成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实地采风,让历史照进现实,在文艺舞台上彰显“让文物说话,让历史鲜活”的理念。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剧场内景。记者王畅彤摄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剧场后台《故土新归》相关道具。记者王畅彤摄
观众留言墙上,留白正等待观众填满。戏迷微信群里:“期待田磊老师唱出左公的肝胆”“想看历史故事的京剧艺术表达”等评论里是观众们按捺不住的期待。
即日起,新编历史京剧《故土新归》于7月6日、7日连续两天登台乌鲁木齐京剧院。
今日21时,这部融合家国大义与艺术创新的作品,终将在故事发生的热土上完成最动人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