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这个音乐啊,都源自于人的内心。人的内心产生感情,通过声音有序地宣发出来这就成了音乐。
所以说啊,治世时期因为政治和谐,所以音乐安详欢乐。乱世时期因为政治混乱,所以音乐充满了怨恨愤怒。亡国时期因为民不聊生,所以音乐充满了悲哀忧伤。这音乐啊,和国家的兴衰是相通的。
这五音就像是社会结构:宫音象征着国君,商音象征着臣子,角音象征着百姓,征音象征着政务,羽象征着其他的万物。五音混乱也有相应的象征:国君骄奢,那么宫音就会显得慌乱;官员腐败,商音就会显得不正;百姓们原因,角音就会显得忧伤;频繁地发动战争,征音就会显得哀伤;物资匮乏,羽音就会显得危险。如果五音全部都混乱了,那就说明国家要被推翻了。
郑国卫国的音乐,就是乱世的音乐,就相当于凌乱因。桑间和濮上的音乐就是亡国之音,那里的政治败坏,百姓流离失所,官员欺上瞒下以权谋私不能被制止。
02
原文
凡音,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而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五音乱则无法,无法之音: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代相凌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03
补
没什么好补的。
04
感
这一篇再一次详细介绍了上一篇的概念。
其实,自古以来都有靡靡之音的概念。古时候,娱乐的项目比较匮乏,歌舞的作用也就被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
建国之初的歌舞和将要亡国时期的歌舞铁定是不能一样的。国家在向上的时候,无论音乐还是别的什么都是欣欣向荣的。国家在灭亡的时候,无论音乐还是别的什么都是江河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