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2025年05月28日09:23:06 娱乐 1282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今年年初,演员徐娇在微博上曝光了一次室内抽烟行为。视频里,她和吸烟者在一家餐厅对峙,她报了警,而对方把烟头掐灭在她的碗中。


这不是她第一次发声。在娱乐圈大多明星的社交平台都只剩转发和广告时,她还保持着“互联网活人”的状态。她染过郑灵华同款的粉头发,回应过泳衣照,也在迪奥抄袭马面裙风波后穿汉服走红毯。电影《乘风破浪》的主题歌以丈夫的口吻写给妻子:“你在每天晚上/不能睡得比我早/你在每天早上/不许起得比我晚”,她转发表示抵制。她也呛疯马秀、偷拍,还有于正说92斤的女主角太胖。过程中她引起了一些争议,比如不应该针对甚至曝光普通人,有些言语因为带有明显的尖刺,对人造成了伤害。


很多人印象里,徐娇的形象还停留在她9岁拍摄的《长江七号》周小狄一角。事实上,那是17 年前上映的电影,而出生于1997年的徐娇,今年就要28岁了。《长江七号》是她的起点也是巅峰,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消失”了,在世界的另一边,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自处,直到两年前毕业。当下可能是一个相对尴尬的时间,少女长出了自己的羽翼,却尚未丰盈,她也有迷茫和徘徊,需要积攒更多的底气。


不久前,我和徐娇打了一通漫长的电话,跟她聊禁烟、聊过往的那些风波,也聊《长江七号》和之后的十几年。她和社交媒体上表现得一样,真诚坦率,语速平稳、表达清晰,录音转写几乎不需修改,显然,她在说出每句话前都思考过。


在徐娇看来,表演是命运推着她走向的一条路。但如果抛开“公众人物”这个标签,她和很多同龄女孩没什么不同,都在经历对生活的重新发现,也经历成长的困惑。“我跟你是一样大的年纪,你喜欢什么,我就喜欢什么。”她这么说。她有冲劲儿,也会犯错,并在这个过程中,一点点成为自己,和很多与她一样年轻的人一样。


以下,根据徐娇的讲述整理而成:




文|李雨凝

编辑|槐杨

图|受访者提供




“我在为我理想的世界投票”


那一天事情发生时,我和妈妈两个人在一家环境还挺好的餐厅,刚坐下来准备点菜,旁边就有这么一位男士在抽烟。最开始,我让服务员去帮忙劝阻,但对方说要“把这支抽完”。看他不理睬,我就自己过去了,直接告诉他餐厅是公共场所,你不要在这里抽烟,然后就发生了我发的视频里那个场景——对方先是说餐厅里没有禁烟标志,之后阻止我录像取证,还把烟头摁灭在了我的碗里。确实挺吓人的。


我一直痛恨二手烟。在之前工作中,因为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吸二手烟,我经历过不下两次的呼吸道不适,去看医生,诊断结果就是急性鼻炎、咽炎或者支气管炎。我有慢性肺炎,所以对我来说,二手烟真的不仅仅是味道难闻,我能切身感受到它对健康的伤害,甚至侵犯到了我的人身权利。


过去,我其实也多是口头制止。我真正佩服的是那些一直“死磕”的人。这次确实因为对方行为过于恶劣,我想任何人在碰到这种情况时都会想要取证、曝光。当然,在行动之前,我首先评估了“敌我战斗力”,比如我还有妈妈在身边,不是独自一人,店员们也都很保护我,所以我相对还是安全的。我拍了视频,也在社交媒体发出来了。


除此之外,我倒觉得还没上升到网暴的程度,对我自己各个方面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对于那些不同的声音,其实他们也说不出什么有道理的话,不过只是一些发泄罢了,我会有一种怜悯对方的感觉,甚至有点悲凉和惋惜,就觉得可能有些人经历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乃至于要发泄到这个程度。对我来说,就要去遵循幸福者退让原则,你光脚不怕穿鞋的,那OK,我离你远点,我跟你争没有好处,又何必浪费这个时间呢。


年纪再小一点的时候,可能我被骂还会觉得委屈,当时我大概是19还是20岁的年纪,去参加节目,有人不喜欢我的妆容,我就没控制好情绪,还哭,有的观众就会说我好矫情,但我当时就对我自己的审美很有自信啊。这也是我第一次受到“审判”。你想,我成长一路都是被夸着的,长辈、老师,还有剧组前辈没有不夸我的,我几乎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小孩,遇到挫折当然就会有小情绪。现在过去那个年纪,我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去看那些不好的呢?我也会更多关注到那些与我能共鸣的人。包括这次,我也收到了很多正面反馈。


二手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房间里的大象。很多人对此都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夸张一点,这就是一种被默许的霸凌。一般都是抽烟者相对拥有权力,他们不会把二手烟当回事,也不会注意到其他人的感受,如果碰到的吸烟者很蛮横,保护好自己才是第一位。


我一直关注一位叫“公共场所禁烟保安”的博主,她(对方社交平台性别显示)很认真也很系统地整理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投诉途径,还经常分享各种争取的过程。她做的真的是一件非常需要毅力的事,甚至有点像精卫填海。相比之下,我远没有她做得那么多、那么细,但却获得了这么多的支持。正因如此,我不是才更应该去做吗?


总是要有人开始,劝阻二手烟一定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怕不是直接对抗,也可以委婉、巧妙一些,但不能什么都不说,还是要大胆开口,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


这件事对我来说,更像是我想要一个更好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我是在为我理想的世界投票。可能我的社会责任感让我没有办法做到高高挂起、事不关己,很多时候我没有办法保持沉默。我最近看的《雄狮少年》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人活着就是为了争一口气”,我觉得这口气对我来说也很重要,让我委曲求全是不可能的。


我的经纪人之前也说,可能会有甲方觉得我是一个有争议的演员而不考虑我,那我也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了。刘玉玲之前不是也说过,每个人都要有一笔“去你的基金”吗?当然,这个money不是什么具象的金钱,而是有考量之后的骨气和底气。哪怕没拿到这份工作,我也可以过得下去,任何和我道不同的人,我跟你say goodbye就好了,这份底气就是我与自由之间的连接。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



“还能再幸运吗?我已经很惶恐了”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拥有得太多。比方我上大学要拍学生作品,有同学手上有不错的原创剧本,但没有钱去拍。我也看过那个剧本,就直接拿出了15000美金,说我来帮你出品。当我自己要拍的时候,做制片人的同学来问我预算多少,我才发现,哦,我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这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已经是比较有优势的那一批人了,所以更不怕失去什么。


你问我是不是幸运的人,那我还能再幸运吗?我觉得我都已经很惶恐了。直到现在,还会有人喊我周小狄。他是我扮演的一个角色,《长江七号》的主人公,也是我闯入公众视野的开始。


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e”的小孩。大概从5岁多的时候开始,我就会去宁波市电视台旗下的“七色花少儿艺术团”上周末兴趣班。


我参加的是一个少儿主持兴趣班,正常来说,这个班招收的都是7岁或者更大的孩子,我那时是全班最小的,可能是语言这块儿发育比较早,我甚至能在公交车上给大家表演节目。我好像天生对表达不害怕,这对我来说完全不是会觉得羞耻的事,看到大人们很开心,听到他们表扬我,我就很高兴。我也喜欢讲故事,我妈那时给我买童话的磁带,我听个一两遍,基本就能把故事从头到尾复述出来,在幼儿园,老师还会专门让我给大家讲故事,好像这就变成了我的栏目。这些被我姨妈看到了,她开的旅馆正好在电视台隔壁,我平时没事也在那里玩,她就去给我报了名。


因为是电视台的艺术团,平时我们就有汇报演出或者上节目这类的登台机会。大概是我上小学3年级的时候,一天兴趣班上课上到一半,我妈也完全不在场,突然来了一些人,说要看看我们这群孩子。那其实就是《长江七号》的剧组。过了一段时间,我妈收到消息,说可以来参加一个海选,现场在一家酒店的会议厅,我感觉那天可能有几百个小孩来试镜,等到我见周导的时候已经特别晚了,我都要睡过去了。我家里人不关注娱乐圈,我也没看过他的电影,让我表演才艺,我就报菜名,说到一半还忘了。他们又让我去演了几个他们设置的戏里的片段,有一幕是爸爸去世要哭,我也就照做,这就是海选的全过程。


当时剧组可能在全国试了不下一万个孩子,别说我,我家里人都根本没想过会有什么结果。结束后的两个月都没有收到任何消息,但很突然地,在我们没觉得是个机会的时候,我又被喊去组里,说要试服装。一开始,我试的都是女孩子的衣服,突然某一天让我剪头发。全程,我好像都是在状况外,就这样最后成为了周小狄。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饰演的周小狄 图源电影《长江七号》



对当时的我来说,没有人生转折这个概念。成为周小狄最大的变化就是不用去上学了,剧组会请家教,我也不怯场,能每天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就有成就感。那时除了拍夜戏很困、拍哭戏很难,拍电影对我来说特别开心。剧组的大家也都对我非常好,有一个化妆师姐姐还会经常做各种各样好吃的哄我玩。如果说郁闷的时刻,可能就是杀青后几个月以后,我们又补拍了一次,那时候我头发好不容易长长了一些,又剪短了。


到电影上映,我家已经从宁波搬到了杭州,我也转了校,和新同学都认识得差不多了。上映的时候,我爸妈还去包场,请全班的同学和老师去看。所以,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周小狄可能是横空出世的,但在我这里,有一个海选、试镜再到拍摄这样耗时两三年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也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也没觉得自己突然就掉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走在路上,有人认出来就认出来,我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


《长江七号》之后,我就签了经纪公司,一签还签了那么多年。可能我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公司也佛系,我们正好一拍即合,有工作就去拍。后面我拍了《星空》《大明猩》,还接触了《旋风少女》。那阵子我在美国做交换生,查出来肺炎,回国检查就被确诊成了胸腺瘤,幸好是良性的,就是要赶紧做手术,也因此错过了《旋风少女》的机会。当时家里和经纪人都很担心,但我其实没太当回事,早生病总比晚生病好,治好了就行了。


那时,我做一名演员,其实有些被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只能在找过来的剧本里挑选拍还是不拍,这个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因为还非常年轻,我也不可能去演特别复杂的角色,年龄和阅历都不太够。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那么清晰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我一直在摸索徐娇到底适合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曾经在《深夜食堂》演过一个女孩,她的人设是单薄的,类似“以懵懂单纯的姿态出现在人间的歌唱精灵”,继而生了重病,挂掉。有一幕戏是食堂老板发现了我,他拍拍我的肩,我要“很懵懂地”从半梦半醒中睁开眼,再“很青涩地”对他微笑。这里面我是不太舒服的,怎么演都演不出来那种感觉。导演跟我说你不用努力,你就放松、自然地去笑,观众就能感觉到这些。但我真的get不到,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了,我演不来“傻白甜”的角色,或者说只有一个底色是单纯的角色,我驾驭不来,也因此,我拒绝了一些本子。


这条路上有过一些跌宕。十几岁时,我参加综艺《我们来了》。当时,我要和设计师一起完成走秀,但我们在妆容上意见不合。发生争执的这段播出了,网上就出现了很多说我的声音。我也一度想,要不直接退出这个节目,以后不要演戏了。我妈问我,你不演戏,要去干嘛呢?我想了想,确实没什么别的好干的。


我自小出道,但一直没有什么具体一定要去达成的目标。在表演这条路上,总的来说,其实还是命运在推着我走。《长江七号》国民度太高了,上来就是一个巅峰,到后面,确实可以说我沉寂或者蛰伏了挺多年。中间是有一些作品,在前期看到剧本或者阵容的时候,我都很有信心,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整个垮掉了,不拍了,或者拍了但至今未播。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


就像我妈妈讲的,小时候面试《长江七号》,她鼓励我“头发可以再长,机会等一天就没有了”,这是要我学会自己争取。后来有一年,我拿到百花奖最佳新人提名,彩排的时候,投票结果是我票数最高,所以我觉得自己拿定了,但最后没有拿到。我落差感非常大,但她也说,这些事情是很正常的,社会就是这样,你要学着长大。现在,我妈妈对我最大的期望是“开心就好”,不是仅仅在嘴上说说,她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和妈妈




“我是nobody,但我还是myself”


我其实是一个很少回头看的人,向前看才会比较自由。毕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总是轮流转的,总想着以前多好多好,但人不可能永远都在那个高度,都违反自然规律了。


而且,人生一定说只看高度吗?我觉得不是的,还要去看深度、广度,人生的坐标系是多维度的,这些组合起来才是一个立方体,而不是一个点或者一条线,那就太单薄了。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我在其他方面也都过得很好、发展得很好,我这个立方体占的体积其实还挺大的。(笑)


好像从小,我就没有真的在乎过别人如何想我。这可能跟我生活中的变动有关,拍完《长江七号》不久,我爸妈就分开了,我和妈妈搬到了杭州生活。那时,我要和以前的朋友告别,本来跟他们都玩得很好,但不得不分开,到后面转到了新学校,有人不熟悉我,可能觉得我身份扎眼,刚拍完戏的时候,我头发还短,戴了假发,被讨厌的男生摘掉了,我就跟他互殴。


到了初中,还有人在贴吧上喊我放学别走,但我不是那种愿意受人欺负的人,我当时就觉得,好啊,你真敢打我算你有种。直到高二我出国的时候,学校里还有人传,说徐娇是在这里读不下去了才要出去,甚至有人伪造了教导主任签字的文件,发在了贴吧上,造谣我被开除了。


如果真要找个词去形容我经历了那种种之后的状态,可能就是早慧,我有一颗大心脏。


高二,我参加了一个留学项目,被随机分配到了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附近一所教会学校,每天第一节课都是圣经课,好不容易去参加夏令营了,我和同学还是要每天花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读圣经。甚至化学考试都会有选择题问你,以下哪一种金属元素是圣经中没有被提及过的,还有些反进化论的说法,我整个人就很受冲击。因为整体环境比较封闭,其他同学对中国的印象也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要做PPT去给他们展示国内现在的繁荣景象。出国前我会有很多的憧憬,但真到了,跟我想象中的美式校园生活完全不一样。


不过我没空去想那么多的东西,我在哪里,我是谁。那时,我的寄宿家庭有一座大农场,养马养鸡,也有很多猫狗之类的小动物。我小时候在浙江也见过雪,但伊利诺伊州每年能有5个月都在下雪,雪大的时候能有一人厚,树上都结冰了,我就在那种天气里,去捡掉在地上、已经冻成冰的苹果去喂马。那都是非常有意思的时刻。


但后来,学校生活还是让我觉得自己在另一个纬度,我接受不了那么多的宗教内容,后面又转学了一次。


到了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最早报的是表演专业,也没有太多认知,就看看排名,嗯这是Top1、2、3,那就去申请这几所。但最后没有学校录取我。我在美国是一个“nobody”,没人认识我,其次他们的表演专业,是舞台剧,是莎士比亚,我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也不是我的母语,我没有任何的优势。


收到拒信时,我还是有一些落差,觉得怎么会这样。之后,我又去申请导演的项目。我就想非科班的演员也有很优秀的,但导演专业好像更加系统,也有更多的工业化、标准化的东西,这次,我申请上了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因为是艺术学院,有一个对公共人物开放的请假制度,这允许我学期与学期之间最多有一年的假期。所以除了第一年我没有回国,之后每年我都只读一个学期,三个半月,剩下时间我都在国内。


这就导致我读书读得很慢,上学就要上很久。一开始,我还有蛮多玩得很好的朋友,大家会一起开party,但别人上三学期我上一学期,慢慢地,大家都离我远去了。每次我回去上学,都是一批新的同学,从98年的,到00年的,再到03年的,我发现跟我玩的人越来越小,甚至都有点代沟了。但没关系,我也可以自己玩,我在家打游戏,一个人去健身房,越来越“i”。


从16岁出国,直到前年,我才正式大学毕业,算是有将近10年的跨度。分给读书的这些时间和精力让我减少对事业的迫切追求,比如要多热切地去变成一线二线,我没有这样想过。我也听过“娱乐圈是口大染缸”的说法,但我真的没有和这个圈子太近。虽然在国外呆了这么多年,我也没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他们,毕竟成长环境不一样,从小接触的文化产品不一样,和美国人之间可以聊的很少,一直都还是有一堵墙在。直到现在,平时和我玩得好的一批人几乎都是以前在国内上学时的同学,和他们在一起,是我真正自在的时刻。


我想的就是脚踏实地做好我能做的事,把书读好,然后一切交给时间。我喜欢读书的一个原因是只要你努力了,读书是一定会给你正向反馈的,拿一个A,得到老师的表扬,这都会让我成就感爆棚。演戏不是的,演戏不光靠你自己的努力。当然,遇到了好角色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去演,但这个角色适合不适合你、制作和宣发好不好、卖不卖座、会不会有下一波人继续来找你,这些都是不一定的。


这并不阻止我觉得我是个幸运的人。在异国读书的这些时间让我学会了自处,也让我明白,我是nobody,但我还是myself。我还有工作,我还是拥有了很多,还能追求什么呢?我甚至不只有工作,我在生活上也是一个达人,我过得很开心,好像真的找不到比这更好的状态了。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的毕业照




我们如此成长


前一段时间,我拍了一部戏叫《掌心》,饰演的角色叫伍显儿,是中书舍人,一个行走在朝堂、也怀揣野心的女官。这个角色找到我很顺利,后来我进组了,编剧老师说,为这个角色选人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我。她没有和我细说选择我的原因,但我也大概能猜到,是因为我比较“刚”。


我确实一直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好像很少有我会被裹挟的情况。可能很多演员一辈子都在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有人一辈子可能都等不到,我找了很久,在伍显儿身上,我好像开始抓到了一个方向。


包括最近这次禁烟,大家会觉得我“敢说”。其实我不会提前预设事情,都是发生之后,才会有临场反应。真的是因为大家对我的喜爱,才把金贴在了我脸上。比如之前大家提到的粉发,其实是我原本就想染粉色很久了,然后刚好发生了那件事情,大家就把我捧起来了,对我来说特别受之有愧。这可能是在我看来公众人物会被放大优点的一个例子,在大家一段时间喜欢我的时候,我稍微做点什么,大家就会自动帮我圆到另一件事上。这个我是不能认的。


最开始,我也并没有太意识到有那么多针对女性的不公。在《长江七号》中反串男孩当然是一个标签,但那就是一份三个月的工作。小时候拍戏,我对性别差异没太大感受,大概是我高中拍戏的时候,一次在剧组,我有点累,旁边有一个苹果箱,附近也有其他的工作人员在坐,我就也理所应当跟着一起坐。我刚坐下来,就有男的不让我坐,说女人阴气重,坐上去晦气。我当时很震惊,一瞬间好像比在座的几位都低了一头。


真正开始对这些事有思考,可能要到将近大学那段时间。那是2015年、2016年左右,我在中文互联网上也看到一些声音。对电影《乘风破浪》的发声,也是我记忆中比较早的一件关注到的事,女性的自我意识也好,或者说对于男性权威的一种反抗也好,那时我就发现,原来我们说的这些事,其实很多人都在经历。


我的女性亲人们,包括外婆、表姐,她们为我提供了很多种优秀的女性样本,也是在引领我成长。我的妈妈也经常给我触动。她当然不是一个百分百完美的妈妈,尤其是新老观念一碰撞,比如说什么“要给男人面子”,我和她之间多少会经历一些摩擦。但她一直都在学习。她会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她还会去上摄影课,每天早上5点爬起来去西湖边拍照,还满世界旅行,她去的国家比我都多。她也会5G冲浪,还看很多的美剧。这是她做的去跳出时代局限的尝试。


后来等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有一门选修课,会花一学期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关于女性获得投票权100周年纪念的短片,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人们在一起庆祝的事情。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女性用牺牲才争取到这种胜利,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本来就是最基本的权利。


我一直很清楚知道我的位置应该在哪里。我很少会有意识要把自己当成个“人物”,这跟我的成长还有受教育经历可能都关系没有那么大,我只是在做自己。我也不觉得我自己在生活上跟大家有什么距离,包括我之前喜欢二次元,也会有人说为什么徐娇会玩二次元。但我想说这都是很正常的,想想看,在名人这个壳子之下,我作为一个人,跟你作为一个人,没有过多的差别,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的东西也可能是一样的。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也在学习如何和社会打交道,也会被各种各样的议题撬动。前段时间,我还看到关于“服美役”的讨论很激烈,我也会想那我喜欢做美甲是不是在服美役?和所有这一代的女生一样,我们在经历的是一个左右脑相互搏击的艰难时刻,搏到最后,我觉得我们也都不需要刻意去改变什么,如果喜欢,那继续做也没关系。


另一边,作为演员,我明显能感觉到,不管是女性创作者,比如春节档有个女导演闯进去了,还拿到了最高票房;还是女性题材、女性视角,这两年突然就多了好多。最近,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就是《好东西》,女性结成同盟,一起塑造血肉,一起去建立新的游戏规则,这是和以前传统的内容创作完全两码事的另一种可能,也特别让我受到鼓舞。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在《掌心》中饰演武显儿

现在,看到涉及雌竞、女性扯头花的剧本,我一概都是不接的。当然,现在市面上这种类型的剧本还是很多,也有不少会找到我,但我都直接拒绝。碰到那种大体上没问题、细节上需要斟酌的,我就直接跟导演提,说这一点我们女性观众不会喜欢,最好能改一下。


发声一定会面对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在当下,公共人物会有点人人自危的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追求自保,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肯定还是都倾向于遵守一些约定,只是沉默从来都不是我的选择,我还是要尽量做些自我表达。当然,我也只是对自己的要求,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要怎样,你没有办法要求别人。


幸运的是,至今为止,我提给剧组的建议都被采纳了。我有一次和一位导演初次合作,费了很大力气去争取,真的是拖到开拍前一刻才同意按照我的意见去修改。后来有机会第二次合作,我提出来问题的时候,对方告诉我,哦,那个地方,已经改了。还有苹果箱,十年前我还坐不得,但近几年合作的剧组里,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


在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声音被听见。也因此,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起到带头作用。甚至可能的话,我会希望我不是那个特别突出的存在,弄得我好像很“那个”,对吧?我更希望我不是特别的那个,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你问现在会不会有一种人在作品前的感觉,我不这么觉得。我是敢说,但我作为演员也是有作品的。一路走来,没有人捧我,别的公司会有自制剧、平台剧,我们公司没有做这些,来自公司的帮助很有限。现在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我和经纪人去争取的,我问心无愧,绝不妄自菲薄。


有一首歌叫《顺其自然(Que Sera Sera)》,里面有一句歌词是“Whatever will be, will be”——顺其自然,未来不可知,这大概就是我现在人生的座右铭。《掌心》去年6月份杀青,之后快一年的时间里,我都没有再演戏。我一直处在休假的状态,跑了很多地方,比如清迈、济州岛。最近一次,我去了马来西亚的亚庇,之后还要去冲绳。我也会想象退休生活,现在我特别喜欢种花,又养猫,那以后一定要弄个有花园的房子,这样有花有猫的生活就很好。我也是越来越不焦虑的,有更好的机会是锦上添花,没有,我就过好自己的生活。尽人事听天命。


我不焦虑,我觉得表演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很多演员可能一辈子都要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色,也有人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伍显儿在当下很适合我,但总演这一类也没意思,以后我能去演更多各式各样的角色,甚至去做到像蒂尔达·斯温顿一样的剧抛式表演肯定是最好的,我觉得那样才有意思。我也愿意让人们随意评价我,最后徐娇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某个飘渺的标签或者概念。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我们也一定是在前进。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徐娇 少女叛逆之后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绝代芳华!眼尖的你们分得清哪张是张靓颖,哪张是余霜吗? - 天天要闻

绝代芳华!眼尖的你们分得清哪张是张靓颖,哪张是余霜吗?

唱歌里颜值最高的张靓颖和lol解说里颜值最高的管大校的媳妇余霜阿姨。你们能分得清吗?‬张靓颖和刘宇宁舞台表演。‬一曲九万字,张靓颖迷倒了多少英雄豪杰!这是余霜还是张靓颖?‬这是张靓颖还是余霜?‬我也曾万种风情!‬我也曾眼神撩人!‬你喜欢谁的
刘畊宏工作室发文,否认“借700万台币不还” - 天天要闻

刘畊宏工作室发文,否认“借700万台币不还”

5月29日,刘畊宏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全文如下:近日,有关本公司旗下艺人刘畊宏(以下简称艺人)被曝“借700万台币不还”等不实内容被广泛关注并引发热议,相关信息从标题到内容均与实际情况存在事实出入。为避免进一步舆论发酵误导公众,本公司特此声明如下:1、相关信息内容提及的借款事宜,系艺人朋友向史金生借款,艺人并...
刘畊宏“借700万台币不还”?工作室发文回应 - 天天要闻

刘畊宏“借700万台币不还”?工作室发文回应

5月29日,刘畊宏工作室发布声明:近日,有关本公司旗下艺人刘畊宏(以下简称艺人)被曝“借700万台币不还”等不实内容被广泛关注并引发热议,相关信息从标题到内容均与实际情况存在事实出入。为避免进一步舆论发酵误导公众,本公司特此声明如下:1、相关信息内容提及的借款事宜,系艺人朋友向史金生借款,艺人并非实际借款...
在人间:屡次出现的鸵鸟有何寓意?暗示徐天逃避母亲的离世 - 天天要闻

在人间:屡次出现的鸵鸟有何寓意?暗示徐天逃避母亲的离世

电视剧《在人间》开播,尹昉饰演的徐天有着人格分裂症,他分裂出了六个人格,也就是贾小朵,王阳名,石一本,虞旦,柳条儿,铁林。徐天在石一本那里两次进入虚拟空间时,每一次进入时,都看到了鸵鸟,这个背后应该有所寓意。鸵鸟应该暗示着徐天的部分心理。
网友称哪吒汽车上海总部LOGO被连夜拆除 此前曾传闻花费高达5亿 - 天天要闻

网友称哪吒汽车上海总部LOGO被连夜拆除 此前曾传闻花费高达5亿

【TechWeb】5月29日消息,近日,有网友发布图片和视频称,哪吒汽车上海总部外墙的“哪吒汽车”字样LOGO已被连夜拆除。有网友晒出的一段视频显示,三名工人在夜里通过楼顶吊绳,将哪吒汽车LOGO拆除,还用刮刀进行清理。如今,哪吒汽车上海总部外墙只留下哪吒汽车的印迹,总部的体验中心门头标也被拆了。此前,有传闻称,哪吒...
假如给玉林修一条运河,玉林能否超越桂林,摆脱“四阿哥”的命运 - 天天要闻

假如给玉林修一条运河,玉林能否超越桂林,摆脱“四阿哥”的命运

假如给玉林修一条运河,那玉林能否超越桂林,从而摆脱“四阿哥”的命运呢?玉林地处桂东南,分别与广东的茂名和湛江接壤,还与区内的钦州、北海、贵港相邻。截止2022年末,玉林户籍人口为743.97万,为广西第二人口大市(第一是首府南宁)。玉林的地理位置相对于广西其它城市而言虽然不算偏僻,但是仔细研究又有点惋惜,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