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马丽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大女主”电影——《水饺皇后》。电影根据湾仔码头创始人、素有“水饺皇后”之称的臧健和女士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其在香港创业拼搏的故事。这个歌颂女性劳动者的非喜剧故事不但在五一档领跑,之后更显出了其出色的长尾效应,票房目前已突破3亿元大关。
马丽的转型并非个例。近些年来,不少喜剧女演员放弃扮丑、搞笑,开始寻求喜剧之外的转型之路。贾玲自导自演《热辣滚烫》;张小斐在“李焕英”一角之后尝试各类题材;李雪琴、金靖、史策等年轻喜剧演员也在影视剧中刷脸……似乎叫得上名的喜剧女演员都在试图变得“不好笑”。为什么?离开喜剧,她们又成功了吗?

马丽化身“水饺皇后”
喜剧功底正是突围密码
《水饺皇后》中有一场饭桌戏令人印象深刻:华哥想正式邀请臧姑娘一同移民加拿大,而臧姑娘却想留在香港继续自己的水饺事业,饭桌上,面对心生好感的华哥,臧姑娘只是故作镇定地举起酒杯,祝愿华哥一路平安,两人互道珍重。其间,马丽的眼中泪光浮现,又释然一笑。这一场戏赚足了观众的眼泪,人们惊讶于马丽不仅能演出喜剧的夸张,更能演绎出喜怒哀乐等正剧情绪的层层递进。
作为喜剧演员,喜感和抖包袱都考验着演员的肢体控制和语言节奏感,恰好,面对当下习惯了即时反馈的观众,演员也需要提升对剧本的理解能力、表演的精准度和即兴反应能力。这些技能在喜剧女演员出演其他类型角色时,正是独特的优势。在马丽看来,喜剧不只是逗乐,“喜剧不是扮丑、糟蹋自己,是靠剧本、对喜剧的理解”。开心麻花二十多年的喜剧锤炼,让马丽能精确地把控对角色和故事的理解,演戏时收放自如。事实上,在《水饺皇后》之前,她就凭借着电影《第二十条》中精湛的演技获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喜剧女演员更自带观众缘红利。女演员史策就因为在2021年《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和搭档王皓表演了《爱人错过》《浪漫泄漏》《披星戴月的想你》等作品,迅速收获了“皓史成双”组合人气,赚取了一波观众缘,更让史策拿到了《故乡,别来无恙》《黑土之上》《狗剩快跑》的主演机会。张小斐在《你好,李焕英》中以“国民妈妈”形象深入人心,其高国民度使她在尝试《拯救嫌疑人》这类悬疑题材时,即便影片口碑分化,观众对其演技的批评也较为温和,反而更多聚焦于“张小斐突破形象”的讨论。

张小斐出演悬疑片
因喜剧而红也被喜剧局限
喜剧成梗,往往需要演员放下形象包袱,“牺牲”自己,利用自己的缺陷制造笑点。在过去,女演员们更是常靠“扮丑”在喜剧领域谋得一席之地。比如贾玲曾经在小品《喜上加喜》中大玩自己的身材梗——“胖得地动山摇”,《武林外传》的姚晨也因“大嘴”而添喜感,马丽在过往喜剧电影里总是把自己塑造成浮夸的“女汉子”形象。即便没有“缺陷”,如张小斐的大青衣长相,她也需要把自己变得有喜感,学会扮丑扮土自黑“抖包袱”。以至于大众对于喜剧女演员的印象从来都是不太漂亮的“搞笑女”,影视市场留给她们的也是搞笑的或同类型的角色。因此姚晨曾说:“喜剧成就了我,喜剧也反过来局限了我。”
张小斐作为一名“85花”,同年龄段的杨幂、袁姗姗等人早就靠着商业电视剧爆火,而张小斐本人靠着《你好,李焕英》成为“国民妈妈”,收获一片“云儿女”,才实现弯道超车。中年厚积薄发的她,在择戏上也受到一定限制,似乎总是母亲的角色找到她,如《好事成双》《好运家》《拯救嫌疑人》等,张小斐的角色都基本围绕着家庭转。但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她还是会知足地感叹:“太久没有机会演这样有表演空间的戏了”。
年轻的喜剧女演员如李雪琴、金靖,虽然受到了影视剧的欢迎,但出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有喜感和烟火气的角色。李雪琴在《故乡,别来无恙》中饰演从东北来到成都工作的街道办公务员吴芸,和李雪琴本人一样,这个角色同样操着一口东北话,有着幽默轻松的语言习惯和高情商,几近本色出演。在近日热播的古装剧《折腰》中,她扮演女主人公小乔的侍女小桃,发挥的作用也多是搞气氛、松缓紧张节奏。金靖虽然在《我在他乡挺好的》出演了胡晶晶这一表面开朗但被生活压力逼得自杀的复杂角色,证明了自己有严肃表演的能力,但后续也是发力不足,缺乏更好的非喜剧角色让她发挥。

李雪琴在《折腰》戏份不少
“贾玲模式”尚难批量复制
虽然号称“200亿喜剧女神”,获得过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过金鸡奖、华表奖,但马丽似乎总是喜剧里的绿叶:《夏洛特烦恼》里是夏洛的“贤妻”马冬梅,《羞羞的铁拳》里是与艾迪生互换身体的马小,《抓娃娃》里是对儿子的教育没啥话语权的春兰,《我和我的家乡》里是对丈夫自豪的秋兰。她总是作为喜剧中的“捧哏”出现。她主演的《水饺皇后》虽阵容强大,有惠英红、朱亚文等大咖参演,但剧情仍有缺陷:主角从家庭主妇到企业家的成长线缺乏真实细节,过度依赖“商战爽感”和配角的完美工具人属性,忽视情感深度,导致口碑分化。编剧对女性角色塑造的想象力匮乏,“大女主”缺乏足够的魅力,喜剧女演员演技到位了,剧本却拖了后腿。
剧本对于演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演员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小觑。马丽最初接触《抓娃娃》中的春兰一角时,觉得有些脸谱化,希望通过自己过往的经验丰富这个角色,让观众真正走入角色细腻的内心,体会母亲的不易。她回忆看过的一些喜剧本子,台词贬低女性,表演需要矮化女性,“特别不尊重女性”。因此她羡慕电影行业能有贾玲这样拥有极大话语权的女性导演的存在,“她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明确,自己就拍了两部女性题材电影”。
贾玲通过自导自演的模式,探索到了一条“创作主导型”的转型路径,成功塑造了魅力十足的女性角色,如《你好,李焕英》中的李焕英和《热辣滚烫》中的乐莹,这些角色都成了其职业生涯里程碑。女性主导的电影注重体现当代女性的觉醒内核,从而实现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成功。

贾玲自导自演《热辣滚烫》
挑选好的剧本,增加在角色创作中的话语权,塑造出更有魅力的女性角色,这应该是贾玲为喜剧女演员转型提供的经验启示。但这样的模式很难复制。目前,贾玲正在筹备《转念花开》,对现实主义题材的首次涉猎进一步展现她的转型雄心和决心。但归根结底,这条路上还是只有贾玲孤独的一个。喜剧女演员在转型这条路上,仍然急需更多好的女性剧本尤其是拥有真实魅力的好角色。

《羊城晚报》5月17日报道
记者 | 李丽 实习生 黄伊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