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物娱记
编辑|人物娱记
2025年4月5日,央视《新闻周刊》的一期节目里,一个全程被打上马赛克的身影引发全网热议。
眼尖的网友迅速认出,这正是坐拥700多万粉丝的网红李美越。
从“东北大花征服世界”的文化符号代言人,到被官方定性为争议人物,他的故事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戏剧,却在最热闹时迎来崩塌。
十天掉粉超30万、婚内出轨黑料连环爆、翻译翻车引全网声讨,由流量堆砌的“爱国人设”彻底崩塌,李美越究竟如何一步步沦为公众唾弃的人物的?
2015年,混血面孔的李美越因参加综艺《非正式会谈第二季》崭露头角,但彼时的他不过是小圈子里的“背景板”。
转机出现在2021年,他嗅到了“新中式”文化的风口,开始创作《东北话是国际语言》等短视频,凭借夸张的表演和接地气的选题,两年内狂揽500万粉丝。
真正让他爆红的,是2023年的一次“无心插柳”。在西班牙街头,他身穿东北大花棉袄、戴着墨镜,大摇大摆地走过哥特式建筑群。
这段视频一夜收获百万点赞,评论区涌入大量网友惊呼:“原来土味也能征服世界!”
此后,“东北大花”成了他的标志性符号。他穿着同款服装出现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纽约时代广场前,甚至被央视报道为“文化输出典型”。
2025年3月,李美越迎来事业“高光时刻”——为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Speed)的中国行担任翻译,但这场合作却成了他人设崩塌的导火索。
在上海某理发店,理发师解释“脏辫难处理”时,李美越转头对甲亢哥说:“他嫌你头发邋遢,不想服务你。”
甲亢哥当场皱眉,直到助理重新翻译才化解误会。
更致命的是车内对话:他用“chick in China”(含贬义的“中国小妞”)形容女性,被甲亢哥直接拒绝;面对狂热粉丝时,他竟称“这些人像动物一样狂叫”。
他这些翻译让争议如野火般蔓延,网友发现,这些“失误”并非偶然——他刻意将中性对话扭曲为冲突桥段,以此制造节目效果。
甲亢哥的粉丝怒斥:“这是在给外国人递刀子抹黑中国!”
随着舆论发酵,李美越的“黑历史”被逐一揭开。
2018年,他与北京女孩罗某结婚并育有一子,却在妻子怀二胎时出轨空姐。
前妻控诉,他曾在出租屋内当孩子面辱骂自己,甚至摔手机威胁:“你再闹,我就让你永远见不到孩子!”
而且长期以“中美混血”自居的他,实际是美越混血。早年参加《汉语桥》时,他直言“没有中国血统”,却在走红后修改百科资料,打造“爱国侨胞”形象。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他早在2021年便成立文化公司,注册英文名商标“MILES MORETTI”,短视频报价高达45万/条。
网友嘲讽:“穿大花袄不是为了文化,是为了印钞!”
4月1日愚人节,李美越发布道歉视频,却被发现暗藏侮辱性手势——在越南文化中,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反向的手势等同于骂人。
更讽刺的是,他一边删除负面评论,一边继续标榜“传播中国文化”。
4月5日,央视在报道“甲亢哥中国行”时,将李美越全程打码。这被视为官方对“劣迹网红”的定性,话题瞬间冲上热搜。
网友调侃:“他上过两次央视,一次露脸,一次打码。”与此同时,其粉丝量从770万暴跌至735万,商务报价缩水30%。
李美越人设的崩塌在预料之中,他精准踩中“爱国流量”红利,却将文化符号异化为敛财工具;他深谙冲突制造能带来热度,却低估了公众对底线的坚守。
当“爱国”沦为表演剧本,当跨文化交流变成刻板印象的狂欢,流量终将反噬投机者。
正如央视的“马赛克”所传递的信号——在中国,尊重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如今,李美越的账号仍在更新,但评论区早已被“滚出中国”的骂声淹没。
那个穿着东北大花、声称要“让世界看见中国”的身影,最终成了流量时代最讽刺的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