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实际上从进入2000年后就一路走下坡路,期间偶有佳作,但不能否定这个事实。
问几个问题,大概就能够概括出香港电影的现况。
[熊猫]过去20年,香港电影的主演,是否有新人?
成龙,甄子丹,周润发,刘德华,古天乐,梁朝伟,谢霆锋,郭富城,刘青云,梁家辉,张家辉,黄子华,吴镇宇,写到这里,我的脑袋出现冯小刚的台词,“还有谁”,周星驰都不拍电影了。
群星
几乎每部香港电影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只会出现以上这几位名字,新人寥寥无几。
而这几位年纪最大的是成龙71岁(1954年),周润发70岁(1955年)。最年轻的谢霆锋45岁(1980年)。
成龙
周润发
男演员方面,几乎没有新人。
女演员更少,具体原因是当年的CEPA对合拍片的要求限制,内地主要演员的比例不得少于影片主要演员总数的三分之一。香港片商在这种情况下,优先选择香港男演员,而女主角通常选择内地演员。这样,香港女演员机会就越来越少。
而TVB作为香港娱乐圈的少林寺,在2000年后也开始衰退。这家以自主拍片为特色的电视台,多年来制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金庸系列,刑侦片,职场片,商战片等等,大部分香港演员都曾经在TVB的剧组待过,受过训练,磨炼演技。
但随着网络发展,电视牌照开放,资金流动,现在的出品相对之前越来越少,题材也缺乏新意,相对主演对于电影圈奉献就少,林峰、黄宗泽、张继聪。。。。。。。。。。还有谁
[奥特曼]过去20年,香港本地票房主导是哪些?好莱坞,港片,内地片
这个答案只有好莱坞一个,不仅是香港,整个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被好莱坞横扫。但港片,本地每年都偶有佳作,近2年的2024年《破地狱》,《九龙城寨之围城》;2023年《毒舌大状》,《还是觉得你最好》;之前的《寒战》,之后可能就要到《少林足球》《功夫》《无间道》了
市场太小,纯港片过于小众,缺乏好的作品。
最高本地票房《破地狱》1.4亿港币,跟内地动辄上亿,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现在已经出现150亿的作品的市场,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比。与内地市场靠拢,合作,是唯一出路。抱着老气的题材思路,纵有资金也是无法有所作为。
现在港片题材过于局限,动不动就是警匪,卧底,廉政,反恐,扫毒,就算科幻片《明日之后》也可以归为卧底片。武侠片也无法突破,知名的动作演员几乎快绝迹了,都绿幕,都是特效。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举行2025年度春茗晚宴。古天乐作为会长。他接受采访时称自降片酬也没人投资。“其实减片酬是一定啦!其实不用呼吁,都开不到工,你肯减都未必拍到,所以鼓励想入行的人勇敢创新,我也希望为他们找到资金让他们回来拍戏!”
香港电影工作者春茗
无法赚钱的电影,肯定是无法吸引投资人。
对于香港电影的前景
降片酬是没用的,能够赚钱对老板们才重要,认清现实,确定市场在哪?
香港电影讨好的如果是几千万的市场,而内地电影讨好的是单片过十亿,甚至百亿的市场,选择哪个不言而喻。
香港从业者需要改变心态,不要动不动就香港电影,而是要开放眼界,放宽胸怀。
警匪片没问题,但创作思维要改变,不能只是停留在三十年前黄金时代的思路。不要守着老一套的江湖义气和宿命论。内地的观众已经被《哪吒,》《流浪地球》吊高了胃口。
培养新人,多参与内地节目,增加知名度。类似有个叫孙阳的。其实他是香港演员,但他参与内地许多电影,很多人并不察觉他是来自香港。
利用大湾区的市场作为据点,粤语电影在这一片还是可以的,上片要快,与香港要同步,而不是隔个几个月才上映。《破地狱》等影片到内地上映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香港从业者要下定决心,重建整个香港电影工业体系。这样港片才有可能在未来找回曾经的辉煌,在不断变化的影视市场,唯有求变创新,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生存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