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2025年03月11日20:30:21 娱乐 6322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苍山》这部电影,真挚又细腻,郭柯宇在其中的表演,真的没让我失望,她的表演是教科书级的“减法艺术”,朴实无华,细节满满,她饰演的小妹始终佝偻着背——这是长年负重者的身体记忆。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是的,《苍山》这部影片将镜头聚焦于像小妹这样一些背井离乡、离家打工的女性群体,这部分女性也许是我们身边很多人的妈妈、姐姐等等,从她们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生活的另一面。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小妹在上海从事家政工作,承担着照顾老年痴呆母亲和早恋叛逆儿子的重担。她的经历,是众多女性的缩影。

她们背井离乡,原因各异,或许是为了一份更好的收入,或许是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或许是为逃离原生家庭的困境,又或许是为追寻自己的梦想。每一种背后,都藏着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她们在上海这座繁华大都市里,每日奔波于不同雇主之间,在狭小出租屋内操持琐碎,面对着的压力与挑战,是许许多多同在异地打拼的人能切身体会到的。

观看影片时,我无数次想起身边那些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女性朋友们,她们的故事让我感慨,也让我明白,生活虽不易,但只要心怀希望,就一定能越过越好。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苍山》却展现出成熟工整的一面。

导演虽平时低调,但镜头语言运用得相当出色。影片采用现实主义与超现实场景穿插的手法,现实主义部分真实还原了小妹在上海的艰难生活,如在弄堂出租屋里为生计忙碌,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的场景,还有面对生活压力时的默默承受,都极具生活气息,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超现实场景则为影片增添了一抹奇幻色彩与诗意表达,如桥上 coser 让小妹帮忙拍照,一旁男人大声朗读诗歌;广场上工人拆下 “苍山” 字牌时,有人演唱歌剧;小妹和母亲坐着的公园长椅后,一位老人精神矍铄地打拳,这些画面看似突兀,却又巧妙地融入影片,给人以别样的美感和深刻的隐喻。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影片中很多镜头设置都非常有美术感,这可能源于导演本身学美术的背景。演员的站位和走位,都尽量让画面看上去平衡且饱满,每个人都在自己应该的位置上,视觉上给人很舒适的体验。

不过或许也有一丢丢匠气。但整体而言,这种独特的视觉风格为影片增色不少,让观众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影片里柳琴戏的唱段为影片增色添彩。柳琴戏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文化底蕴,更成为连接人物情感与故乡记忆的纽带。

葬礼上,小妹唱响母亲最爱的柳琴戏,声音被如潮的悲痛淹没,那一刻,影片的情感达到高潮,爱的隐忍和克制在此刻得到了诠释,让人为之动容。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影片结尾独留章小妹在塔楼上的处理,我觉得很诗意。章小妹看似没有选择什么,实际上她有着多种选择。

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可进可退,对孩子的学业不过多干涉,自己的事业可以在家发展,也可以继续去上海做家政,或者,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处理方式,给人一种生活仍在继续,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感觉。

《苍山》:被冷落了的佳作,郭柯宇贡献教科书级别的演技 - 天天要闻

《苍山》在平凡的故事描述中诉说着很大一部分人生的真挚情感与深刻思考。它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重压、故乡的变迁、情感的克制,也让我们体会到在困境中汲取力量、勇敢前行的希望。

相信每一位观众都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进而珍惜当下,努力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