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茉莉
《六姊妹》一路追完了大结局,看的既心塞,又释然。
虽然在点映前,也为了“强行大团圆”结局而愤愤然,可自己看完之后,却有一种过尽千帆,缘来终究还是一家人之感。
这部剧代入感太强,前面写文章的时候说过,自己母亲那代刚好也是姐妹六个,而我出生的80年代,差不多就是何向东(小年)、光明他们这一辈人,一路看过来,就好像回看父母们的青春。
《六姊妹》前面讲的,那些自己未曾经历过,或者早遗忘在童年懵懂印象里的事情,随着剧情具象化了。尤其是让我明白了那些姐妹之间吵吵闹闹又割舍不断的亲情,是和我们这代人迥然不同的。

我们这代人,身边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和姑表、姨表的兄弟姐妹走动再频繁,也是有限,一年里大部分时间还是住在自己的小家,拥有自己独立的小房间,所以很小的时候家人常说我们这代的孩子“独性”,从前不懂,还总想着辩解抗争,以为那是在斥责我们不够友爱,不懂分享。
可渐渐就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属于自己的底色。
我们因距离产生边界感的美;他们因错失边界感而产生亲密无间的美。
那个年代,除去那种豪门大户,基本上平民百姓的兄弟姐妹都少不了共处一室长大。就好像《六姊妹》里面老宅只有两个房间,要睡下父母和六个孩子,合住是不可避免的。
父辈们的童年与青春,那是几个人日日夜夜相对,相爱也想杀,有了矛盾吵了架,晚上也不得不回到同一屋檐下,四目相对,那是在一个房间,一个床上,甚至是一个被窝里睡出来的革命情谊。
一颦一笑,撒泼耍赖都逃不过彼此的法眼。
兄弟姐妹眼里,哪还有什么千年的狐狸,不过都是些揭开老底现了原形的“妖魔鬼怪”。
彼此嫌弃,也彼此忍让,又相拥走过彼此的艰难。

《六姊妹》有许多动人的温情瞬间。
老四何家欢一直暗恋张秋林,结果人家根本不喜欢她,只当她是朋友,一转眼带了女朋友回家过年,老四这段未及开始的初恋宣告终结,整个人崩溃了。
以至于为了躲避张秋林,想要以分配工作为名,把自己放逐到边缘的农村去。还暴脾气地冲着家人张牙舞爪,不许任何人过问自己的事。
老四的脾气有时候看的火大,真有种想撂挑子不搭理她的冲动。

这时候,大姐何家丽找她聊心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四终于想通了,把失恋的痛苦一股脑发泄出来,伏在大姐肩头爆哭一通,算是与自己和解,也与家人和解,接下来面对现实,决定留在当地工作。
那个瞬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度,感受到了“家人”的依靠。
那是打是打闹是闹,有了事情还要一起扛的“打也打不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之亲”。

《六姊妹》越往后发生的事,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自己的记忆也清晰了很多,也就是家里面父母亲戚人过中年以后的家常里短,日子里似乎除了其乐融融,欢聚一堂,推杯换盏,真的多了很多乱糟糟和狗血。
为什么何家前期家庭氛围比较好,而后来越来越乱呢?
我尝试用自己的视角来解读一下,那是因为前期基本上矛盾集中在“生儿子与谈恋爱”上。
前者主要涉及的对象是父母亲和奶奶之间,和六姊妹并没有实际利益冲突,相反她们六个可以说是统一战线。
后者呢主要是个人利益,不太会影响到旁人,基本上是某一个姊妹和父母之间的择偶观产生矛盾,不涉及同辈姊妹之间。
所以这个时期即便是有争吵,也不会损害到姊妹之间各自的核心利益,多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但是中年之后,钱给谁,房子给谁,是牵扯到每一个人的。蛋糕就这么大,别人拿多了自己就少了。所以各自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为了自己的小家,为了自己的私利,争钱、争首饰、争酱菜方子、争房子,拉帮结派,合纵连横,六姐妹三三两两搞小团体搞对抗,这些出现在剧情里面的鸡零狗碎,仔细想想,自己家里好像都经历过,真正的一大家子,真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哪个年代的多子女家庭,没有经历过对外的时候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好像一支训练有素的敢死队;然而对内又瞬间乱成了一锅粥,一盘散沙。
想起大姐何家丽宽慰母亲刘美心说的那句话:“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你生了六个,有个把不明事理的也正常。”

《六姊妹》有一个何家喜,反而觉得很写实啊!
她就是那些凡人庸常阴暗面的缩影和集大成者,是我们每个人面对同一块蛋糕时都可能会萌生的私心、想要,是想要继而想要的更多,是为了得到更多步步为营从试探到不计后果、不择手段。
很多人说何家喜最后得癌是罪有应得,怎么说呢?我体会到的更多是“人生无常,但于无常处知有情”。
人这一生,谁也不敢说有信心能100%走完顺风顺水的一生,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有过自己的确幸也有过不可言说的酸涩。
何家喜机关算尽,本来以为日子会越过越好,买了新房,搬了新家,怀了新娃,还从母亲那要来了酱菜方子,眼看着就能赚一大笔钱,结果飞来横祸,未来在现实脚下碎了一地。
可她何其幸运,白血病能配型成功,又何其幸运姐姐愿意相救。
不必惊讶于何家丽捐骨髓救妹,更不必纠结于老死不相往来的人也能走到到冰释前嫌,最终和好如初。

真实生活里的上限和下限更加超乎想象。
中年之后,觉得人啊,各自有各自的隐晦和明媚,别自满于己,也别笑话于人,唯有“珍惜”与“随缘”。
从《六姊妹》的大结局往回看,比起何家姐妹们之间的这些小争小斗,真正动人的是这一大家子人,或者说时代映射下每一个具体扎根于生活的普通个体,在面对大时代一浪又一浪翻涌向前的波涛汹涌中,总有股力量再往前走,总有继续生活下去的那股劲儿。
这里没有奇迹,没有霸总,没有救世主。
正如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真实生活。

时代的洪流没有偏爱何家任何一个女儿。
从城市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到恢复高考的激动人心,再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以及下岗潮的冲击和下海经商的冒险……每一个浪潮下,都深刻地影响着她们的命运走向。
在种种变革之下,她们经历着各自的人生起伏。有生离死别的悲痛,有家庭重组的磕绊,有亲子关系的考验,有经济困境的挣扎,欠债破产再就业种种……这些,构成了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写到这儿,早已没有了对“大团圆”结局的愤懑,反而无比渴望和珍惜这个大团圆的结局,不仅是短暂的为何家姐妹定格一个温馨的瞬间,也是给屏幕前每一个生活在充满挑战时代里的我们,一丝慰藉和希望。
每一个时代里,都有属于当下的不确定性,会让困囿其中的人感到焦虑和迷茫。
希望在困顿之时,我们有“家”能回,有属于自己的“团圆”可以相守、依靠。
希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我们始终有股力量往前走,保持住继续生活下去的那股劲儿。
本文作者:萝茉莉。
80后野生写手,白天驰骋职场,晚上写字自娱,用心感受,真诚表达,恣意生活,从容变老。热播、经典剧评陆续更新,欢迎关注,陪你看剧浅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