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四川两部门亲自下场护版权,护的是《哪吒2》更是营商环境

2025年02月16日22:22:05 娱乐 1892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潮评丨四川两部门亲自下场护版权,护的是《哪吒2》更是营商环境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2月15日,四川省版权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版权保护的公告。

公告内容包括:一、切实增强版权法律保护意识,自觉抵制盗版;二、全面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持续激发电影创作热情,不断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三、观影选择正规渠道、正规影院;四、不以任何形式盗录电影音频、视频;五、不以任何形式传播分享盗版音频视频;六、未获得权利人合法授权,不得制作电影相关周边产品;七、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时,欢迎向各级版权管理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或当地市长热线举报。

电影盗版侵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牛皮癣式的顽疾。现在,是因为电影《哪吒2》火爆,再一次将这个问题摆在了明面上。实际上,这几乎是每一部在院线上映的电影,以及每一部在线上正规平台上播放的影视作品,都会遇到的现实共性问题。在网盘、搜索引擎和短视频平台上,找到影视作品的盗版资源,并非什么难事。可以说,合法正规的影视从业者乃至整个影视行业,都苦“盗版泛滥”久矣。

如今,《哪吒2》成全民焦点。这个节点上,四川两个省级部门,亲自下场护航电影版权,别有一番意味。不能简单理解为“护犊子”,其本质是对盗录影片等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是对法治的捍卫,是对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以及观众合法权益的守护。这样的官方公告,再一次表明了态度,提高了声量,有利于让“支持正版,抵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保护好版权也就守住了电影市场的勃勃生机”等正向声音,传得更广,深入人心。

这则公告,是四川护航电影版权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期,四川对版权的守护,堪称是“全链条”的,也是“多措并举”的。从春节前夕四川发布《关于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工作的通知》算起,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月中旬,四川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人次,巡查电影放映单位1000余家次,未发现电影放映单位发生盗录影片的违法行为。通过网络监测,下架数十条电商平台链接以及相关网站链接、网盘链接。四川省版权事务中心还开通“绿色通道”,对著作权方作品登记开展“点对点”服务。

相关部门将对企业对社会的承诺,转化为持久的行动力和有效整治,这值得“被看到”“被肯定”。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担得起“守护者”三个字,让企业更安心,发展更有信心。

四川相关部门为电影版权织就严密防护网,护的是《哪吒2》,更是营商环境。企业的合法正当权益能够得到有力保障,是服务好企业的基本要义,是一个良好营商环境的基本体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努力每“多一分”,营商环境的提升优化就“高一度”。在这个过程中,要紧握住“法治”这把利剑,毕竟法治是最大的规矩,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社会最大的福利。

加强电影版权的全链条保护,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要不然,这里管严一点,那里管松一点,盗版资源依然存在,这样的治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版权保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别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探索长效机制,联合相关各方,多维度入手,形成治理合力。

其中,作为盗版资源的重要载体,一些网络平台,是治理的重要一环。其必须要担起责任,主动自觉与盗版“绝缘”。“避风港原则”不是免责令牌,对盗版资源“视而不见”的平台,法律应该追责。何时平台上不那么容易搜到盗版资源,版权保护才算真正有了实质性进展。不彻底扭转平台与盗版生意之间的“暧昧关系”,就无法改变盗版资源泛滥的现实,版权整治就像“打地鼠”一样无休无止,这是相关部门在守护版权时一大“拦路虎”。这一“拦路虎”能否及时清除,关系着营商环境的“含金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