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即将到来的新年给广大观众奉献一份精美的“小戏大餐”,1月18日,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编排的两场眉户地方小戏《狗蛋的婚事》《咸阳biang biang面》,在咸阳市渭城中学“共青团”会馆汇报演出并获得成功。
参加观看演出有咸阳市县区相关部门领导、著名作家、艺术界人士、中省市媒体、群众代表共100余人。这两场小戏被列入咸阳市2024年文化精品工程,演出过程精彩、感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狗蛋的婚事》根据陕西知名作家崔宏建短篇小说《扶贫户狗蛋》改编,原小说被改编为微电影,获全国电视系统建国70周年最佳作品奖和编剧奖,现在又被全国剧协会员、著名编剧蔺志顺改编为眉户地方小戏。
剧情讲述的是山村贫困户狗蛋,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性。上学时游手好闲不爱读书,整天打架斗殴、迟到旷课,小学没有读完,就到社会上做一些偷鸡摸狗、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事情。三十多岁还没有娶上媳妇,成了村里的“老大难”。
脱贫攻坚期间,驻村第一书记崔书记,自告奋勇把狗蛋拉入他的帮扶对象。并自掏腰包,买了米面油到了他家,鼓励狗蛋积极向上,先养些羊。后来又动员狗蛋去县上参加技术培训,多次帮他联系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终于帮他改掉了过去的不良习气,最终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好青年。狗蛋在进城打工时,又遇上了贤惠的女青年秋菊,两人互生爱慕,组成了新的家庭,携手奔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眉户小戏《咸阳biangbiang面》讲述的是一位家境贫寒的秀才,屡试不中,穷困潦倒,游走异乡,靠卖字为生。一日,他来到咸阳城一家面馆吃面,饭饱食足之后,因兜里没钱,气得老板娘拿出擀面杖要揍,女儿见秀才可怜,拉住妈妈相劝。情急之中秀才说他拿力气换,问这面叫什么名字?老板娘说叫biangbiang面,是她自己叫的。
秀才沉思一会,触景生情,口里念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一个“biang”字写出来了。女儿看了喜出望外,老板娘更是赞不绝口,认为这个字写得好,汉字里面排前面。结局是秀才留在面馆,女儿嫁给了秀才。从此,咸阳biangbiang面叫响古城,传遍关中大地。
两部地方小戏,均用眉户戏剧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旋律优美的视听效果。而且演员、乐队都是专业出身,其表演、演奏都透出专业的味道。
咸阳biangbiang面,是关中面食中一道独特的美食。《咸阳biangbiang面》将咸阳美食文化与戏剧文化的巧妙融合,展示了咸阳biangbiang面源源故事和传统工艺,宣传了地域特色饮食文化,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咸阳biangbiang面,从而带动饮食旅游业的发展。
据了解,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是由退休教师解崇信和妻子索会玲个人出资创办的文化艺术团体,舞台设备齐全,有演职人员31人,属于中国表演学会成员单位之一。
目前,剧社拥有以国家级编剧蔺志顺为代表的老中青三结合创作团队9人,先后创作演出了孝道戏《最大的娃》《软妈妈》、扶贫戏《张开打眼》《带血的羊羔肉》《凤凰嫁鸡》、反腐戏《迟到的忏悔》《清风剂》《车轮滚滚》、疫情戏《飞燕》、乡村振兴戏《扁担开花》《农为媒》《狗蛋的婚事》《无字丰碑》、扫黑戏《扫黑记》等23部,其中多部剧获奖。
近年来,剧社紧扣时代脉搏,主创新戏,反映现实生活,唱响时代主旋律。所演出作品以“礼泉小戏”为载体,自己编剧自己作曲,其题材主题鲜明,接地气,短小精悍,新颖别致,力创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办社新模式,参加市县组织的扶贫扶智演出56场,惠民演出152场,受到了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享有颇高的社会信誉度。(陕西农村报 记者 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