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2024年04月05日16:35:19 娱乐 1869

1980年,我国首次引进了一部科幻剧,名字叫《大西洋底来的人》。按照当时电视剧的播放惯例,一周放一集,一共17集,在中国大地放了四个多月,引发了收视热潮。

片子说的是研究海洋的科学家从海里救上来一个怪物,长得一副男人的样子,肌肉发达。与人类不同的是,他靠腮呼吸,跟鱼一样。这个家伙有个特点,离不开水。一旦脱水,就跟一条死鱼一样,只要有一滴水落到他身上,立刻力大无穷无所不能。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人们给这个怪物起名叫麦克·哈里斯,故事就围绕着他展开。麦克·哈里斯帮助人类破解阴谋、擒拿歹徒,依靠他强壮的身体以及在水下来去自如的身手,一个个凶徒被绳之以法。

英雄自然配美女,《大西洋底来的人》自然也不能免俗,片子给麦克·哈里斯安排了漂亮的女博士伊丽莎白·梅里尔作为搭档,她陪着男主出生入死,二人之间还时不时玩点小暧昧,但是直到片子放完,他们之间也没有发生点什么。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说白了,这就是当时的一个超级英雄题材的电视剧,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片子制作粗糙,情节拖沓,含水量极高。片子中的各种特效主要靠剪辑,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音响效果更是没法听,听爆炸的动静,你会感觉拟音师手里拿着塑料片在乱挥。

这不是以现在的标准来苛求这部电视剧,实际上,这部片子1977年在美国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就很低,评价也很差。大部分观众都认为,这是一部无脑的肥皂剧,情节拖沓,剧情注水,用这部剧打发时间都嫌无聊,标准的大烂片。因此片子只放了一季,就没有下文了。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虽然如此,这部剧在国内还是引发了轰动。为啥呢?因为没见过啊。在此之前,国内群众只看过现实题材和革命英雄题材的作品,哪见过这种东西。80年代初,所有引进的剧集都能引起轰动效应,这跟我们当时的眼界有关。

现在形容那个年代引进剧集的受欢迎程度,都用一个词,叫万人空巷,确实如此。除了《大西洋底来的人》外,《姿三四郎》、《血疑》、《加里森敢死队》这些片子无一例外都让我们如醉如痴。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当时香港尚未回归,香港电视剧也算引进剧,《霍元甲》、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也在那个时间段引进,都引发了收视狂潮。每到周末,家家户户都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盯着电视屏幕等着。当年,我们通俗文艺作品匮乏,这些作品无意中填补了这个空白。

我当时看《大西洋底来的人》时,还是个小孩,印象最深的就是麦克·哈里斯在水里的游泳动作,双手贴在大腿边轻轻摆动,整个人就能飞速在水里穿梭,以至于在我的认知里,这样的游泳姿态才是最标准的。后来看游泳比赛,我老觉得那些运动员姿势不标准,这算是当年留下的病根。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虽然这部剧在中国轰动一时,其实片名的翻译是错误的。《大西洋底来的人》英文名叫《The Man from Atlantis》——亚特兰蒂斯来的人。Atlantis不是大西洋,大西洋英文叫Atlantic。

亚特兰蒂斯原本是柏拉图虚构出来的海上国度,经过历代西方人虚构加工,变成了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建立的海洋国家。在西方流行文化中,亚特兰蒂斯成了未知的海洋神秘世界的代名词,DC漫画里的那位海王就来自亚特兰蒂斯,他跟麦克·哈里斯是老乡。

我国引进的第一部科幻剧是大烂片,片名都翻译错了 - 天天要闻

我们当年对西方文化尚不了解,所以把亚特兰蒂斯翻译成了大西洋,实际上大西洋这个词就是从亚特兰蒂斯演化而来,亚特兰蒂斯才是正根,大西洋是儿子。

经过了那个时代,我们走到了今天,大家伙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如今再看这部电视剧,已经觉得可笑了。我们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也不可能再引进这样的片子,相比那个年代,今天的进步真是一种飞跃,很满足了。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