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2024年03月16日12:25:20 娱乐 1983

第28届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导演关锦鹏与新生代导演祝紫嫣共同亮相,出席“喻亮相聚:两代电影人对港产片的前瞻与探索”论坛,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关锦鹏担任了祝紫嫣的首部剧情长片《但愿人长久》的监制。影片入围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新演员”“最佳服装设计”等四个奖项,颇受瞩目。近年来,关锦鹏的工作重心转移至扶植新人上:在大学教授电影课程、担任监制为新导演的作品保驾护航,以此帮助新生代电影人成长。两代香港电影人所面临的环境大不一样,香港电影要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焕发生机?

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 天天要闻

擅长“女人戏”,“最想跟倪妮合作”

香港电影有众多经典“男人戏”,关锦鹏偏偏以塑造女性角色闻名。他的首部长片《女人心》成为1985年香港的票房冠军;1989年的《胭脂扣》横扫多个电影颁奖礼,更塑造出如花和十二少这对经典银幕形象;1991年的《阮玲玉》,把张曼玉送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宝座……

“我对女性的观察,跟我的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关锦鹏自述。14岁那年,父亲离世,家庭的重担落在原本只是家庭主妇的母亲身上。“她早上一份工、晚上一份工,非常辛苦,却从没在我们兄弟姐妹面前抱怨过一句,也没流过一滴眼泪。”

在母亲身上,他看见了女性的坚韧;妹妹则触发了他对女性处境的思考。他坦言父母都是传统且保守的人,甚至有点重男轻女,将最好的资源给了他这个长子,对妹妹们却是有亏欠的。“父母让我入读香港很出名、学费不菲的培正小学和中学;父亲离世后,我高中开始给别人补习,帮补家庭。妹妹们早早出来工作,谈了恋爱就结婚,很快从家中搬出去。某种程度上,几个妹妹会觉得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哥哥。后来我们都长大了,终于可以坦诚地聊起这些事。当年她们靠着结婚来逃离这个家,就是因为觉得这里不公平。”关锦鹏感叹,“这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知道她们受了委屈。从此之后,我很关注身边的女性。我有一个笔记本,会随手记录下一些观察和想法。”

关锦鹏近年来新作不多,2018年拍毕的《8个女人一台戏》迟迟未见上映。在此次采访中,他透露了好消息,影片预计于5月在内地上映。这部作品汇集了郑秀文、梁咏琪、白百何等演员,也是郑秀文与关锦鹏继《长恨歌》之后的再度合作。当年拍《长恨歌》时,郑秀文饱受情绪问题的煎熬。多年后再次碰面,关锦鹏形容郑秀文更松弛了:“她整个人的状态都非常放松,同时又能把角色的细节处理得很到位。我想大家很快就能看到她在《8个女人一台戏》里的表演。”

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 天天要闻

前些年曾传出关锦鹏将执导《撒哈拉的故事》,将三毛的故事搬上银幕,但他对记者透露,这个项目已经流产,原因是与内地投资人对三毛的演员人选产生分歧。“投资人指定我找某一个女演员,但我跟编剧团队都觉得不太合适。而我觉得合适的,公司又认为票房号召力不够。他们甚至在没有知会我的情况下,找了另外一个编剧来修改剧本。结果是有点不欢而散。”

提到如今最想合作的女演员,关锦鹏给出了倪妮的名字:“希望有合适的机会和剧本,能够与她达成合作。”目前,关锦鹏也在筹备他的新导演作品,编剧魏绍恩正在创作剧本,讲述一个因失智而忘记爱情的故事。

观众审美变了,“不爱看悲剧女性”

当下的观众对女性角色的审美趣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关锦鹏颇有感触。“曾经有人半开玩笑地问我要不要开拍《胭脂扣2》,我说别了吧,现在哪里还能找到梅艳芳和张国荣?而且如花这种悲剧的女性,现在的观众不爱看。”

无论是如花还是阮玲玉,关锦鹏镜头下的女性,或多或少都带着点悲剧色彩。他留意到,现在银幕上的女性更强大:“我现在看一些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她们有自己想要争取的东西,更懂得尊重自己,最起码不会示弱。我觉得这是个改变是挺明显的。”他也欣喜于当下有更多女性电影创作者被看见:“不管是西方还是亚洲电影,现在很多女性创作者都自觉地表达自己作为女性的处境和想法,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此次与关锦鹏合作的祝紫嫣就是一名年轻的女性导演。她的首部剧情长片《但愿人长久》改编自个人短篇小说《夏日的告别》,故事从女主人公子圆的视角出发,讲述了20年间她对吸毒父亲的复杂情感。

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 天天要闻

祝紫嫣在香港大学主修中国文学和社会学,成为一名导演是机缘巧合。在《但愿人长久》之前,她自编自导的短片《林同学退学了》《凪》都收获不少好评。关锦鹏与祝紫嫣之前并不相识,但他被《但愿人长久》的剧本打动,因此答应担任监制。

谈及片中的角色和故事,祝紫嫣说:“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我们的个性跟上一辈不太一样。比如在我的故事里,女性角色会有经济自由,对自己身体也是有自主性的。这是我希望女性应该拥有的形象。”但她不同意《但愿人长久》是一部“大女主戏”的说法,“我跟扮演父亲的吴慷仁都认为,这部影片的核心还是在于父女情。我创作的时候,感兴趣的也是人性的复杂,而没有太多性别上的区分。”

关锦鹏当监制,祝紫嫣学到“亲力亲为”

资深导演当监制、为新导演保驾护航的情况,在近年的香港电影界很普遍。即将引进内地的两部口碑新作《白日之下》《年少日记》分别由新晋导演简君晋和卓亦谦执导,监制都是尔冬升;去年引发讨论的电影《第八个嫌疑人》导演李子俊是新人,监制则是郑保瑞。

这正是香港电影人薪火相传的一个体现。关锦鹏表示,他刚入行时也得到了前辈的帮助。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入影视行业,一开始在无线的菲林组担任副导演。“当时跟着许鞍华、徐克、谭家明等人工作,虽然没有真的拜师学艺,但每天看到他们对待电影的认真态度,我也学到很多东西。我拍自己的第一部长片《女人心》时,主演周润发也很照顾我。”

如今,他也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年轻导演,帮助他们成长。关锦鹏近年为许多新导演的作品担任监制,除了《但愿人长久》之外,他也是广东导演蔡杰的《人海同游》的监制。谈到做监制的心得,关锦鹏说:“要提醒,但不要强求。这始终是导演本人的作品,我用自己的经验给他们提建议,但不会要求他们必须怎么做。”

祝紫嫣说,她从关锦鹏身上学到“亲力亲为”四个字:“关导是副导演出身,他很多时候会自己动手做一件事。他跟我说过,《人在纽约》中餐厅的景是他自己找的;启德机场旁边的那个房子,也是他亲自勘景找回来的。很多导演会觉得这是制片的工作,但我从他身上感受到,只要是对作品有好处,就要自己亲手做。”

祝紫嫣在《但愿人长久》中跟中国台湾的知名演员吴慷仁合作,她也请教过关锦鹏如何跟名演员相处。“关导说再大的演员到现场还是会有点紧张,如何安抚好演员也是导演的重要工作。”关锦鹏很鼓励导演与演员深入沟通:“比如我跟梅艳芳,她会半夜三点给我打电话,继续聊角色。我觉得导演必须深入了解一个演员,他们很多时候也会对导演有所启发。”

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 天天要闻

提醒新导演,“第二部第三部才见真章”

跟《年少日记》《一念无明》等引发关注的新导演首作一样,祝紫嫣的《但愿人长久》也受惠于“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这是第六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大专组的得奖作品,获得香港电影发展局电影发展基金与创意香港的资助。

关锦鹏说:“现在的大环境有很大变化。我们那一代导演处在一个黄金时期,有邵氏、嘉禾、新艺城等电影公司,方方面面的资源都比较容易获得。但这一代新导演更辛苦,大部分都要靠参加政府电影资助计划才能找到资金开拍。”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给予导演500万港元的资助,但不允许引入商业投资。在祝紫嫣看来,这个计划能让导演拍自己想拍的:“这个计划最大的优势就是导演不需要太考虑商业的角度。这500万资金不需要还给政府,我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想拍的题材来进行。”

在关锦鹏看来,这种个人化的表达有利有弊。一方面丰富了香港电影的题材,让这批“新港片”呈现出迥异于类型片的面貌;另一方面,新生代导演似乎难以进入香港电影工业体系,很容易拍完一部电影就消失不见。“20世纪80年代香港导演新浪潮时期,那批导演都在电影工业体系中做出了有个人表达的高质量的类型电影。比如许鞍华的《疯劫》,它其实也是一部类型片。但现在的导演们更偏向拍一些自己有感受的题材。”

不过,过去两年港片复苏的迹象,给创作者和投资者都带来了一定的信心。祝紫嫣说:“我觉得不少新导演的心态也是把每一部电影当成最后一部来拍。但去年《年少日记》《白日之下》口碑和票房都很好,我觉得也让投资人愿意去投资这种偏文艺一点的作品,新导演也更有动力继续拍下去。”目前,祝紫嫣的第二部长片《日光之下风平浪静》已经拿到创投,并计划到内地拍摄。

在“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之外,香港电影发展局还推出“薪火相传计划”,王家卫、陈可辛、张婉婷、尔冬升、陈嘉上、关锦鹏等10位资深导演担任监制,带领10位新导演开拍电影。“之前我也很疑惑,黄进2016年拍了《一念无明》,但这么多年过去,他都没有新作品,到底去哪里了呢?这次,陈可辛担任黄进的新作品的监制,终于能‘逼’他开工了。”关锦鹏笑言。

“第一部电影不难,第二部和第三部才见真章。”关锦鹏说,“我们都在等黄进和其他年轻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我相信他们的第二部还是可以有票房、有口碑的。希望香港的新导演走出去,被世界看见。”

关锦鹏:扶植新人“要提醒,但不要强求” - 天天要闻

【链接】

郑保瑞:香港电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喻亮相聚:两代电影人对港产片的前瞻与探索”论坛上,《第八个嫌疑人》监制郑保瑞和导演李子俊也分享了他们对香港电影传承与创新的看法。

不同于关锦鹏和祝紫嫣的文艺口味,郑保瑞和李子俊一直深耕类型片。郑保瑞观察到,近年无论内地还是香港观众都对港式警匪犯罪片产生审美疲劳,但在他看来,类型片仍是香港影人的优势,但需要一次彻底的革新。“文艺片拓宽了香港影片的维度,但市场上不可以没有商业片和类型片。作为创作者,我的确感受到过去十年无论是香港本土电影还是合拍片,我们都好像走到了尽头。但我认为这几年会有改善,香港电影会有新的面貌。”

在他看来,香港导演无需局限在香港:“香港不止出产故事,还出产导演。我们可以去任何地方拍摄。比如我们拍《第八个嫌疑人》,这个故事改编自广东的一宗真实案件,导演和编剧重走了一遍故事原型当年逃亡的路,力图拍出故事的真实感。我们可以拍内地的题材,也可以拍外国的题材,都会有新的东西出来。”

他看好香港电影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前哪有新浪潮,都是前辈们开创出来的道路。过去几年,很多人都说‘港片已死’,我觉得这正是香港电影闯出天地的好时机。

文 | 记者 胡广欣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胡歌已离开,岛内却炸开了锅丨湾区望海峡 - 天天要闻

胡歌已离开,岛内却炸开了锅丨湾区望海峡

这是《湾区望海峡》的第173期 胡歌“闪现”台湾 刷屏台媒 在海峡两岸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大陆演员胡歌,昨天(12日)到台北与台湾青年创作者交流。“暌违六年”“终于来了”是台媒报道的....
胡歌又上热搜了!自曝进产房陪产剪脐带,黄曦宁命太好了 - 天天要闻

胡歌又上热搜了!自曝进产房陪产剪脐带,黄曦宁命太好了

胡歌作为一代男神,不管是事业还是私生活都备受关注,今日,关于#胡歌进产房陪产剪脐带的事情冲上了热搜榜。看了阅读量,不得不感叹,他的国民度是一如既往的高,竟然达到了1.5亿。胡歌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最近最幸福的时刻”时,坦言说,就是当天早上出
北漂多年,47岁爆火,张颂文这一次又稳了! - 天天要闻

北漂多年,47岁爆火,张颂文这一次又稳了!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这一部悬疑剧即将出炉,在刚刚宣传时,并未得到人们的关注。但张颂文所具备的魅力自然是无人可挡。作品在播出之前,有一些人还在质疑,张颂文大器晚成,但是否能独当一面,有强大的号召力?如今剧集播出出乎所有人意料,口碑稳如泰山,还
黄一鸣目的达成,王思聪是否承认孩子已经不重要了 - 天天要闻

黄一鸣目的达成,王思聪是否承认孩子已经不重要了

最近的内娱一潭死水,这两天最大的热闹居然是王思聪给的。6月13日,“王思聪 头像”上了热搜,有网友发现王思聪在外网社交平台账号的头像换了,卡通图片配上4个字“你爹来了”也有一直关注他的网友说,王思聪已经用这个头像5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