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家庭群像剧新范式 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举办

2024年03月09日20:40:04 娱乐 1997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高凯)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

电视剧《烟火人家》以孟家三代人的相处、磨合、互相影响并治愈彼此的过程为切入口渐次展开,讲述了几位主要人物面对家庭、婚恋、职场等种种难题时,从彼此身上汲取力量、相扶共生并获得成长的故事。

据介绍,该剧在CCTV-1黄金档和腾讯视频播出以来,剧集CVB收视率首播破3,最高达3.402%;酷云首播破2,实时收视率峰值2.4810%,黄金时段电视剧收视率占据TOP1;CSM71城收视持续登顶同时段榜单,单日最高收视率达2.452%;同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突破27000,进入“爱看俱乐部”,网台共振之下收获了观众的持续关注。

当日研讨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首先肯定了《烟火人家》作为龙年首部新春大剧播出以来的不俗成绩及口碑,认为该剧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有着较为细腻的有关亲情、责任、婚恋等社会议题的表达。他指出,该剧在表达方式和情节设计,主题呈现方面有明显突破,对于当下国产剧的创作有一定的启示。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称,《烟火人家》开拓了现实主义家庭剧的“新范式”,该剧在全景式呈现家庭关系的同时,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困境进行细腻而独到的讲述,在家庭关系的呈现、人物群像的塑造,现实肌理的描摹等多个维度呈现了真实、接地气、现实生活流的质感。

西嘻影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烟火人家》艺术总监、总制片人杨晓培在解读剧集创作历程时表示,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中的困境与琐碎,怎样做到始终保持希望?这是自己在创作《烟火人家》之中最想呈现和表达的。

通过不一样的视角,《烟火人家》打造出颇具张力的群像图谱,让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元”具有了更丰富、更生动的观察切面,扩充了家庭叙事的描摹空间。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家庭群像的细致描摹始终是剧集的重点。

开掘家庭群像剧新范式 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举办 - 天天要闻

剧中孟明玮的扮演者徐帆。电视艺委会供图

剧中孟明玮的扮演者徐帆当日谈及该剧最初打动自己的重要原因表示,“它是一个现代家庭剧,对标尺寸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它让女性能够敞开心扉跟大众交流,也给大家的情绪找到了平静的归处。”

开掘家庭群像剧新范式 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举办 - 天天要闻

剧中孟菀青扮演者梁静。电视艺委会供图

孟菀青扮演者梁静直言,“我在非常好的年龄里遇到了孟菀青。《烟火人家》在亲情的处理和沟通上是能够带给广大观众很多启发的,它让人看到不同的家庭、亲情、女人自我的问题,最终还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和寻找路径。”

开掘家庭群像剧新范式 电视剧《烟火人家》研讨会举办 - 天天要闻

剧中陶姝娜的扮演者孙千。电视艺委会供图

谈及人物塑造,陶姝娜的扮演者孙千称,“对我来说,生活中的每个美好瞬间都可能成为我塑造角色的灵感之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认为,电视剧《烟火人家》在美学特征上回归了中国家庭剧的现实传统,写实了女性群像的精气神,创新了“烟火”两个字的内涵表达。他指出,“《烟火人家》以一种平视的、甚至带有犀利和冷静色彩的方式看待温暖,这一点很少在电视剧里面看到。”

作为一部家庭话题全景群像剧,《烟火人家》中不乏诸多对于现实话题的直面探讨,还原丰富的家庭样貌,延伸出个人主体与亲密关系的独立和共生、破解婚姻处境、养老赡老现状、家庭教育模式等话题。剧集通过多线叙事,抽丝剥茧地呈现了现代都市人群在职场、情感等场域的处境。剧集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生状态的女性给予了平实的关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当日表示,《烟火人家》是一部被社会广泛关注,也带来广泛社会话题的剧。它是家庭伦理剧的新拓展,三代女性形象各自有特点,也是新女性新形象的突破,通过对新社会的一种新的认知,完成了向上向善的基本主题的传达。(完)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