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加入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2004年阿尔莫多瓦上映的新作《不良教育》号称是一部根据导演的个人经历改编的电影,电影结束时出现的那一个大大的“PASSION”。
似乎也暗示了这部电影或许就是阿尔莫多瓦所具有的黑色浪漫情结的一个自我解释,今年四月,《不良教育》成为了历史上首部戛纳影展开幕式上放映的西班牙电影,它所引起的关注是不言而喻的。
被扭曲的人性
但同时由于其题材的宗教敏感性,它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地都引起了天主教团体的抗议,由此可见,《不良教育》和阿尔莫多瓦的其他作品一样,注定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不良教育》采取了戏中戏的结构,它包含了四个中心人物:安里克、伊格纳茨奥、胡安以及神父马诺拉。
有三条时间线:1980年的马德里、六十年代的天主教学院和1977年的瓦伦西亚,再加上时虚时实、虚实交错的叙述手法,伊格纳茨奥的剧本,安里克的电影、神父马诺拉的剖白等等。
它们层层推进、一环套着一环,形成了一个奇峰迭起,错综复杂的大合唱,让观众眼花缭乱,一时间分不清楚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复仇故事还是一个凶杀故事。
同时又由于在放映之后,阿尔莫多瓦对电影所做的一系列否定:《不良教育》不是对那些“误导”了他的牧师或神职人员们的一次“清算”。
这些声明让那些原本以为抓住了电影反宗教精髓的观众又一次如坠云雾。毫无疑问,《不良教育》繁复夸张的手法和无拘无束的态度既加深了观众对它理解的难度,也加深了它对观众的吸引力。
阿尔莫多瓦的电影总是关注女性,而正是因为对女性视角新颖而深刻的挖掘使他获得了备受瞩目的成就。
但是从上一部电影《对她说》开始,阿尔莫多瓦转而开始关注男性,探索男性隐蔽的内心世界。正如诗人波佩所说的:“对人性最好的研究是研究男人。”
《不良教育》是一个男人的世界,表现的是几个男人的爱恨情仇。然而这些男人却都不是具有正常人格的男人,他们都有着心灵的变异和残废。
神父马诺拉的恋童癖、伊格纳茨奥的易装癖,安里克的恋旧和欺骗,还有胡安的谎言和无情都可以追溯到一种被扭曲了的人性。
佛朗哥政权倒塌前的西班牙是一个落后专制的国家,阿尔莫多瓦传统保守的家庭和严肃死板的宗教教育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他从不隐讳自己对宗教的反感,他说过:我很早就对上帝信仰破灭,在他过去的电影里,也并非没有以宗教为题材的,比如《黑暗的习惯》就表现了修女们的另类生活。
但是一贯擅长幽默性喜剧讽刺的阿尔莫多瓦在《不良教育》中还是第一次以悲剧的方式深刻、严肃地表现宗教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对人性的扭曲。
安里克和伊格纳茨奥所在的教会学校是一所管理非常严厉、教条化的学校,一向偏爱明亮鲜艳背景的阿尔莫多瓦在表现它时使用了偏于单调和死板的色彩。
伊格纳茨奥热爱自由、高有感情,这是和教会教育格格不入的,他和安里克之间纯洁的爱情也是不被宗教所认可的。
然而神父马诺拉却可以借助宗教权威占有伊格纳茨奥,满足自己的变态性欲。这种矛盾既改变了伊格纳茨奥的命运,也导致了他内心的仇恨。
仇恨扭曲了他的心灵,成为他复仇的动机,所以成年后的伊格纳茨奥以一个受害者的姿势进行勒索敲诈,这超出善的界限,而走向了另一种邪恶。
佛朗哥政权倒台后的西班牙充斥着一个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具有的不断上升的物质诱惑,个人急剧膨胀的私欲取代了宗教对人的控制。
阿尔莫多瓦自己创建的电影公司叫做“欲望无限”,在他的所有电影中,“欲望”是一个不断被重复表达的主题,它们有对性的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暴力的欲望。
《不良教育》中伊格纳茨奥的弟弟胡安,虽然没有和哥哥一样在宗教的禁锢下变形的童年,却具有比伊格纳茨奥更扭曲的人性。
他和神父马诺拉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后者和伊格纳茨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显然胡安是一个与新时代的物质精神相契合的强者,他的一切行为都带着强烈的目的性。
他诱惑马诺拉、利用马诺拉,为的是物质利益,性对他而言只是获得物质的手段。他对哥哥伊格纳茨奥没有同情和怜悯,只有仇恨,仇恨伊格纳茨奥阻碍了他拥有一个美好而正常的人生。
这种仇恨驱使他利用马诺拉杀害自己的哥哥,当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他又可以毫不留情的一脚踢开马诺拉,开始自己的另一次攀爬。
安里克和冒充伊格纳茨奥的胡安在行驶的车里,电台播放一首伊格纳茨奥喜爱的歌曲,然而胡安却没有一点反应。
所以安里克对胡安说,你不是伊格纳茨奥,他不会变得不欣赏音乐,物质社会同宗教权威相比,一样可以扭曲人性,可以消除人对精神的爱,对音乐、对艺术的真情,而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物质的奴隶。
主宰一切的激情
《不良教育》中没有一个善良的主人公,每个人物似乎都是邪恶的。然而无论是伊格纳茨奥的敲诈、胡安的谋杀,还是神父马诺拉的亵渎都无法引起观众的憎恶,他们的可恶只会让人感到可怜。
在一次采访中,阿尔莫多瓦这样说《不良教育》:“电影里的人物看起来的确都不怎么善良。不过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善良的,而且我一直对这种充满激情的人物都很感兴趣。
我认为如果这部电影非常阴暗,这倒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都非常勇敢地展现出内心中最阴郁的部分,从而体现了他们的价值。
在阿尔莫多瓦看来,这些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被激情驱使的,激情主宰了他们,而正是激情的可贵和可爱补偿了他们扭曲的人性所带来的邪恶。
西班牙从来都不是一个理性的国家,它的文化充满了激情,他没有诞生出诸如康德、黑格尔这些理性主义的大师,只有热情奔放的拉丁歌舞和疯狂刺激的斗牛。
西班牙的文学没有像哈姆雷特似的严肃思考者,只有永远精力充沛的堂·吉诃德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者。
他惯用的浓烈鲜艳的色彩、夸张的情节,戏剧化的冲突,还有那些极度疯狂的爱情和偏执扭曲的情欲,都是这种激情文化的体现。
正如他本人一再说过的:“激情对于生活,对于拍电影都太重要了,是能量的来源。”《不良教育》的故事背景发生在1980年,那恰好是西班牙新浪潮“movida"的黄金时代。
那是一个孕育了阿尔莫多瓦的流派,他们包括了当时西班牙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彻底的以追求自由和激情为目标。
《不良教育》以许多小细节,如电影里出现的海报等方式展示了当时许多优秀的作品,既表达出了对那个年代的肯定也表达出了对激情的肯定。
神父马诺拉利用自己的地位亵渎了少年的伊格纳茨奥,本该是一个让人憎恶的形象。然而他身上所具有的对年轻男童的偏执却又让人同情。
他对伊格纳茨奥的独占欲,对胡安的疯狂追逐,都像最冲动的爱情一样无法节制。马诺拉坦诚自己对少年伊格纳茨奥的爱情,他也甘照被胡安所左右。
电影的一个情节,马诺拉和胡安在等待伊格纳茨奥死亡的时间里参观巨像博物馆,看着那一个个咧着大嘴嘲笑世人的雕像,内心害怕的胡安问:“他们在笑什么?”马诺拉说:“在笑我们,至少,在笑我。”
他清楚的看见了自己的位置,一个被激情左右的小丑,无论是宗教的信仰、道德的严酷都无法阻挡这种欲望的侵蚀,它注定摧毁他的人生。
其他的人物,诸如因为童年的畸形遭遇而一心渴望变成女性的伊格纳羡奥,热爱表演,苦于成名的胡安,他们都在向往着某一个对象,都在追逐着某一个目标。
他们身上都充满了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这成为他们人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激情所犯的过错与它的价值相抵消,阿尔莫多瓦把它们展示出来,并不是为了做一个好坏的区分或一个道德的评价。
结语
阿尔莫多瓦在这部影片中大胆的表达了人性多样化和道德多样化的理念,他个人化的艺术观念和多元化的伦理倾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张力。
他既表现人性中的恶,又赞美这种恶,这种矛盾同阿尔莫多瓦电影在艺术风格上的矛盾是相一致的。
他一面声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写实主义,一面把好莱坞的娱乐规则看作是至宝。人性是复杂的,它所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沉溺,在善与恶的两极,有一个可以切合的通道,阿尔莫多瓦发现了它。
由此人性和激情这看起来冲突的不同人格概念在《不良教育》中奇异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既深沉又美丽的灵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