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久久爱》编剧:杨紫对自己的表演要求“近乎苛刻”

2024年02月07日22:25:04 娱乐 1136

极目新闻首席记者 张聪

一位“90后”用一群“90后”的故事为自己的青春写下最美的终章。这,是正在荧屏热播的《要久久爱》的幕后故事,而这位写作的“90后”,就是剧集的编剧母紫馨。

正在江苏卫视播出的《要久久爱》以“杭天城六人组”的成长往事勾勒整个“90后”的画卷,而对编剧母紫馨来说,这是一部关于爱和成长的故事,更是一部送给所有“90后”的“情书”。

《要久久爱》编剧:杨紫对自己的表演要求“近乎苛刻” - 天天要闻

说故事:

“航天城六人组”有代表意义

蒋翼黄瀛子的“错过”有遗憾但真实

几乎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里,都有一个忘不掉的亲密“小团体”。在搭建《要久久爱》的故事架构时,母紫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心中集结了“杭天城六人组”——灵动可爱的黄瀛子(杨紫 饰)、乖巧可爱的蓝亦菲、理性之上的方明雨、“痞帅”深情的蒋翼(范丞丞 饰)、学霸级的庄远以及刻苦努力的关超。

“其实他们的性格非常互补,甚至彼此在治愈原生家庭的一些伤痛,所以这六个人能成为好朋友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一切都是缘分。”母紫馨说。

在这其中,黄瀛子和蒋翼可以说是“杭天城六人组”中最特别的存在。“黄瀛子在蒋翼的生命中一直是无可替代的。”母紫馨解读道,由于父母的缺位,蒋翼非常缺爱的,这也养成了他慢热的性格,黄瀛子的出现不仅让他体会到了家的温暖,也在无形中软化了蒋翼,“她始终陪伴在他身边,参与了他的成长。”

不过,虽然心意相通,但两人总是在不断的猜测中擦肩而过,12年后才再度重逢。对于黄瀛子和蒋翼的相处模式,母紫馨表示这其实是青春期中少男少女的常态,“我们常说世界上有三大误解,那就是门在响、手机在震动和她喜欢我。”在母紫馨的创作初衷里,由于大家是发小,所以表白的代价就会变得更高,那句“喜欢”就会更难说出口。“所以,大家才会看到黄瀛子在不断试探,而蒋翼也只敢偷偷地写信、收藏大头贴,这些事情大家应该很容易代入和共情。”

《要久久爱》编剧:杨紫对自己的表演要求“近乎苛刻” - 天天要闻

谈幕后:

杨紫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

范丞丞让“蒋翼”多了“搞怪”

此前,杨紫和范丞丞在接受采访时都曾表示,这部剧最大的难点就是超长的时间跨度。但在母紫馨看来,这也是该剧最出彩的地方。“演员们既要去呈现18岁很天真烂漫的部分,又要去诠释30岁时被生活磨砺过后的状态,这两个空间之间的状态对比会让角色非常有吸引力。”

采访中,母紫馨点赞了杨紫和范丞丞的表演。“我能从杨紫的表演中很明显地看到这个角色在漫长的12年中的成长。”母紫馨提到,拍摄期间杨紫展现出作为演员的超强敬业精神,“我们收工经常是凌晨了,但她依然会去准备第二天的拍摄。每场戏拍完,她都会跟我们探讨自己刚刚的表演是不是够准确,会不会太激烈或太克制。”在母紫馨看来,杨紫在塑造黄瀛子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苛刻,才让黄瀛子看起来如此灵动有生气。

而谈到范丞丞,母紫馨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蒋翼这个角色因为范丞丞的表演和精准把握,变成了一个难以复制的人物。”母紫馨透露,其实与剧本中的角色相比,如今荧屏上的“蒋翼”有了很多演员个人魅力的部分,比如说他的搞怪。“围读剧本是我第一次见到范丞丞,当时就觉得他有一颗很有趣的灵魂。”

“真的是在演我们90后的故事”“90后的我看完真的有想哭的冲动”……《要久久爱》播出后,不少“90后”观众觉得剧集写出了他们的故事,作为故事的创作者,本身也是“90后”的母紫馨说起青春往事也是如数家珍。

作为一名编剧,她也在剧中融入了不少自己的故事。比如在外婆弥留之际,黄瀛子、蒋翼匆匆赶回杭天城陪外婆唱起小时的歌谣。这个细节,就是母紫馨自己的故事,采访中她提到,自己当下也在追剧,“为剧中人感动,也为自己的青春感动”。

(图片为《要久久爱》公开发布物料)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