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影片讲述的么四婆婆“领养”疯子或许是个误读,原著的意思倒是更像是“领回”一个男人
对于么四婆婆(曹阳 饰)跟疯子(康春雷 饰)之间的关系,影片自始至终的解读都是“领养”关系。也就是说,两年前,63岁的么四婆婆跟35岁的疯子之间是“养母养子”关系。
不过,笔者通过对原著的仔细揣摩,倒是觉得解读为“领回”关系更合理一些。也就是说,两年前,63岁的“老寡妇”么四婆婆领回来的不是一个小她28岁的“疯儿子”,而是一个35岁的“疯男人”。她跟疯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情人”关系。
其理由如下:
一是疯子也是小镇的居民,跟么四婆婆住在同一个里弄——老邮政弄。疯子跟么四婆婆是邻里关系,他并非外地来的流浪儿。么四婆婆16岁嫁人,18岁守寡,28岁以后看着疯子出生并逐步长大。如果她真的要“领养”儿子,应该在疯子未成年的时候就领养了。
二是原著只是说么四婆婆像“照顾儿子一样去照顾疯子”,并没有说么四婆婆“领养”了一个儿子。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领养”一词。况且,在八十年代,“领养”孩子是需要去民政局办理领养手续的,至少也应该去乡镇一级的政府办个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可是,么四婆婆“领回”疯子时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只是她牵着疯子的手一同去街上买菜的时候,人们才感到“惊愕不已”。
三是原著中有多处文字暗示受众,么四婆婆跟疯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养母养子”关系,而是“同居情人”关系。
举例1:他们的脸都笑烂了,然而么四婆婆居然若无其事,只是脸色有些微微泛红,那是她无法压制不断洋溢出来的幸福神色。
这段话,很明显就是描述一个“老太怀春”的文字。她在守寡45年之后重新感受到了男人的身体,所以才“脸色微微泛红”,所以才会“洋溢出幸福神色”。
为什么当一个63岁的老男人领回一个35岁的女乞丐时,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认为他是领回了一个“性伴侣”呢?而当一个63岁的老女人领回一个35岁的疯男人时,人们就以为她只是“领养”了一个儿子呢?这就是国人五千年传统思想所影响的结果。
要知道,余华的原著《河边的错误》属于“荒诞派小说”,用传统的常规思维去解读肯定是错误的。
举例2:她还说:“他这么大了,还要吃奶。我不愿意,他就打我。后来没办法让他吸几下,可他把我的奶头咬了下来!”
一个35岁的青壮年有如此之举动,还是“要吃奶”吗?
人类都知道:婴儿眷恋乳房,那是饥饿;男人眷恋乳房,那是欲望!
举例3:在那些日子里,他们总是看到么四婆婆将疯子领到屋里,然后关严屋门,半天不出来。
如果是母亲照顾儿子日常生活,需要“关严屋门”吗?
举例4:可是后来他们听到了么四婆婆呻吟的声音……后来么四婆婆告诉他们:“他打我时,与我那死去的丈夫一模一样,真狠毒啊!”
看了这段话,相信绝大多数受众已经完全明白了:原来么四婆婆有“被性虐待”病症,她将疯子“领到屋里,关严屋门”,是要让他扮演她死去的丈夫“玩性虐待”游戏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