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坚如磐石》,我流下了眼泪

2023年10月03日21:49:04 娱乐 1823

#秋日生活打卡季#今天约了闺蜜去看《坚如磐石》。在抖音上刷了很多天的影视推荐,勾起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我说说看完之后对整部电影的感受。

抖音里推荐的一些情节在电影中我并没有看到,但是并不影响我对整部电影给予好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电影的结尾深深的打动了我,并且流下了眼泪。

结尾为何打动我?就在我们看完电影宣布那些犯罪的人员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刑罚的时候,大家都已经电影就这么散场了。结果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又加了一幕。分别是张国立扮演的郑副市长在牢狱之中与雷佳音扮演的儿子苏见明的一次隔着玻璃的见面。

他们分别提起了对话的话筒,又分别什么也没说,各自回到了自己的方向上。苏见明是一名警察,与父亲的形象,是黑白两道的水火不容。即使血浓于水,也无法将正义和邪恶混为一谈。所以,这一幕,更像是诉说了正义对邪恶的无语和势不两立。

接下来是于和伟扮演的黎志田,最后探监的时候,还剩下一分钟,自己却期盼着女儿能够带着孩子一起来探望自己。就在我们看到他的女儿和外孙女出现在探监室的门口时,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然而,这一切最后导演居然把他变成了幻想和泡影。这,就就深刻的警示我们,犯了错,就会众叛亲离。虽然黎志田为了女儿生孩子请了专门的医生,甚至低下自己自以为傲的头颅,求医生救救自己的女儿,也不能换来后来女儿对他的原谅。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或许我都不应该为最后那个画面流眼泪。虽然坏人最后受到惩罚的时候很可怜,但因为他们而失去的生命又岂是那点鳄鱼的眼泪能够补偿的。从苏见明妈妈的死,到警察李慧琳的牺牲,这中间的30年,多少生命在他们的心中视如草芥。这些,是不值得被原谅的人。

还有一个环节,也许是我理解的误区,也许是导演刻意为之,那就是刘明利的车祸。原本两次看到十字架瞄准刘明利家门口的位置,我以为是出门就会被一枪打死,结果却是突如其来的车祸,这里给了观众比较大的冲击力。我觉得是导演故意的设计让观众有一种猝不及防的感觉。

另外,就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分析。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取得都比较有含义。郑刚,本来应该是正值刚正不阿,却偏偏是个反面典型,主打一个两面派的形象。黎志田,犁有志之田,跑错了方向就一切都错了。苏见明,见到光明。

埋伏笔,刚开始的爆炸案,有一句李慧琳的台词,你爸就敢上前,你却只能躲在这里。暗藏着你爸爸其实就是有猫腻。到后来一部部揭露真相,才知道,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自己岂会害怕。可笑的是,自己的亲儿子,还信以为真的冲上前去救他。

自己的亲身儿子,养在身边却一定得说得众人皆知他是个养子。为官一世却不能与亲人相认,这就是自己的肮脏罪行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和黑暗。可笑得是,自己义正言辞的教育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儿子却冷冷的说一句:“养子而已。”锥心之痛,这也是拜自己的丑恶行径所赐。

人生就是这样,你做过多少次恶,每一次都会变成一把刀,刺向你的心口而无法言说。看起来趾高气扬的领导、看起来洋洋得意的老板,却只能在夜行衣的遮掩下,在炒杂的人群中掩饰自己的模样,行偷鸡摸狗之事。不能生活在阳光下的人生,再怎样,内心也无法得到光明。

在背后捅坏人一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他们早已为自己打造了千百把刀剑,只待时机成熟,自我了解时使用而已。

今年看了两部电影,给我的感觉,现在的电影宣传做得比较好。但其实也有很多虚张声势的成分。这部电影,应该说可能是张导演的原因,宣传阵势比较浩大。其实几个宣传到的男主角,在剧中重点只有三个人物。就是我文中提到的三人。其他的几位老戏骨的戏份比较少,也谈不上具体研究演技如何的深度。

以前可能关注电影比较少,现在还没开始看,电影宣传就给自己推荐什么哪位演员演技如何好,有哪些细节啊,给暴露出来。这样看的时候大家也会跟着去放大细节。其实如果不是受宣传的引导,也许观众也不会太在意到细节上的演技。所以,大多还是宣传的造势比较起作用。#聊聊电影观后感#

看完《坚如磐石》,我流下了眼泪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 天天要闻

不管你多节俭,这6类东西该扔就扔吧

过期药品与保健品:家中的小药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些过期的药品和保健品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误服将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扫除时,务必检查并清理这些过期物品,确保家庭用药安全。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 天天要闻

李晓旭:在《织造府》塑造从未有过的贾宝玉

“上海观众以包容态度看待新编剧目,《织造府》演出现场的热烈感觉扑面而来。”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携新剧《织造府》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她分饰曹雪芹、贾宝玉两角,带领一群年轻演员展示不一样的《红楼梦》故事。《织造府》作为毕派小生,李晓旭对上海充满感情,“我是毕春芳...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电 题:传统曲艺混搭相声“圈粉”年轻人 作者 傅天骋 黄梅戏遇上相声曲艺,历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声馆里,每天都上演着传统曲艺与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剧场创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韵相声”以来,“95后”至“00后”观众占比突破80%,百余座位周周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