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2023年06月28日21:13:12 娱乐 1055


01

韩胜利是陕西农村穷人家的小儿子,2002年,他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学通讯工程专业。

一张录取通知书,让他的父母在村里人面前挣足了脸面。可一年六七千块的学费,让这一户庄稼人为难。

卖牛、卖粮食,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也凑不够一年的学费。

韩胜利说,要不我不上了,我出去打工挣钱。

父亲不忍,七零八凑,他借够了孩子首年的费用,背起铺盖卷,和儿子一同来到西安,预备一边在工地上打工赚钱,一边看顾孩子的生活。

这是2007年的纪录片《父亲》的开始。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02

片中的父亲,有一个红色的小本。

本子上记录着他借钱的明细,某某某,30元,某某某,100元。韩胜利每个月都要来父亲这里拿生活费,而每一次,父亲都会掏出这个小本,给他念,又借了谁的钱,有多少。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除此之外,本子上还有父亲写给儿子的寄语。比如:

“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回报。如果不是为了明天的回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付出。”

父亲爱写,每年的对联也都是他亲自编写。而对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一是智慧,二是勤劳。

到了2006年,也就是韩胜利即将毕业的年份,他开始在对联中体现求财的渴望,并且在横批中写道,感谢上帝。

在这部片子中,父亲与儿子的状态截然相反。

父亲是乐观的,充满干劲的,儿子是空洞的,麻木的。

父亲的充实感,来自于他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在他的心目中,供养出一个大学生,这是工友和老乡们所不能比的。

在他看来,一纸大学文凭有着丰富的意味。他仿佛看到了优渥的工作和体面的生活,在向他的儿子招手。于是他写道:“我六十岁前后 ,要和你妈到北京去。那时候,我们大家都有钱。”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而韩胜利呢?

他只在默默咀嚼着父亲在耳边的那些话,他记着父亲算下的那笔账,“胜利我儿,你每天大概在二三十元的付出。”

每年七千块的学费,每个月200元的生活费,总数加起来除以365天,韩胜利每天一睁开眼,就又多欠了二三十块钱。

他内向,听话,甚至木讷。他被困在了父亲的小本里,对花出去的每一块钱,都充满了负罪感。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为此,他在校园里捡瓶子。当同学们在广场上打球,他就默默蹲在边上,等待着逐渐被喝完的空瓶。一个塑料瓶一毛,一个啤酒瓶两毛,他把积攒下来的瓶子兑换成钱,再充进饭卡里,很偶尔的,打饭时吃一点点荤腥。

他的馍是父亲从老家带回来的,他的衣服是同学给的,他的饭是捡废品充来的。即便是复习的资料,父亲也嘱咐说,少买一点。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有人说,他为什么不去勤工俭学?为什么不去打工赚钱?

韩胜利说,我的课业,其实比较繁重。而且父亲说了,要先好好学习。

他学的是通讯工程,但他的父亲一再教导说,不要去上网,上网上了瘾就完了。

对于父亲的话,韩胜利全盘接受。况且,他也不可能拥有一台电脑,即便去网吧的钱,他也是没有的。

他的室友有电脑,有手机,有当时兴起的mp3,但是他拥有的,只是宿舍标配的那台固定电话。

他什么都没有。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没有社交,没有笑容,没有希望,没有尊严。

他为什么显得那么麻木?

因为麻木是他抵御外界压力的,唯一的方式。

他不是我们惯常认为的那种“寒门贵子”,也没有我们认为他理应具备的那种优异的成绩。

即便是英语四级,他也还差二十多分没过线。

资质平庸,身份卑微,性格内向,眼神空洞。

到了毕业季,他在招聘会上转了两个小时,竟然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

不用怀疑,自卑到骨子里的人,迈出那一步,就是这么艰难。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毕了业,他找到了一份去青海装宽带的工作,每月工资600元。

他回到老家,父亲说,你这上了几年大学花了这么多钱,竟然还没有我在外面干活挣钱多。

母亲心疼儿子说,你缺钱了,就管家里要。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对韩胜利来说,工作了还向父母伸手,这是万万不能的。

然而他在青海的工作条件,又太过艰苦。

父亲认为的那种,办公桌上有电脑,办公室里有空调的工作条件,韩胜利还是没有。他只有一张窄窄的单人床,和一种熬不出头的绝望。

他说:“我算了算,从小到大上学的花费,大概是十万。而照我目前的工资水平,要十五到二十年才能还完。”

故事到此结束,据导演说,几年之后韩胜利又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

后来呢?他过得如何?结婚了吗?

导演说,不拍了,太残酷。


03

韩胜利的故事不是个例,韩胜利的父亲,生活中比比皆是。

而类似这样与父辈重叠的人生悲剧,恐怕也不是偶然。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片子最后,韩胜利对父亲当初对他专业的选择,颇有微词。

为什么选个通讯工程?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个专业出来之后只能做户外的工作?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当初他选择了其它热门的专业,他的境况会有根本的不同吗?

大学扩招带来的弊端,在韩胜利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是拥有了一个读大学的机会,他看似和他的同伴们走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可只要我们结合当下,不难得出否定的结论。

人和人,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人生注定不公平。

韩胜利体会到的大学生活,和他的同学体会到的大学生活,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这很残酷。故事到了2023年,唯一的不同是,这种残酷愈发刺眼了。

出身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父母圈定局限,子女终其一生都在尝试破圈。

即便成功,也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到40岁才想明白别人十几岁就懂得的事,我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我们听过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们也听过上升的通道已经关闭。

我们深知,留给韩胜利们的机会已然不多。那么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

“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

斯宾诺莎的名句告诫我们,至少还要保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格。

这是能为同类所留下的,最后一点善意。




作者其他文章:

16年前的这部“冷门”纪录片,为什么突然被“扒”出来了?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韩星澄清争议:自己当时太无知了 - 天天要闻

知名韩星澄清争议:自己当时太无知了

搜狐娱乐讯 7月6日,柳智敏在节目中澄清大选期间的帖文争议:“和工作人员一起出门,因为天气有点凉所以买了外套穿上,为了和粉丝们沟通而发了帖子,之后收到了联系并删了帖,那件事也有我自己太无知的原因,而且我也觉得不管人是不是在海外,那也是我应该
星光闪耀!蔡琴韩磊唱响啤酒节开幕式 - 天天要闻

星光闪耀!蔡琴韩磊唱响啤酒节开幕式

7月18日20时,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将在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举行。开幕式上,将有众多知名歌手倾情献唱,并打造全新舞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这个夏天,让我们随着音浪一起摇摆狂欢,去现场见证超燃合唱大场面。据悉,此次开幕式舞台采用国内顶尖声光设备呈现恢宏场景,集成全息投影、激光、焰火等技术,将多...
观察|能否给没预约就来博物馆的观众留一点机会? - 天天要闻

观察|能否给没预约就来博物馆的观众留一点机会?

盛夏烈日下,又到一年暑期,“博物馆预约难”频频登上热搜。暑期是出游高峰,“博物馆预约难”既缘于暑期研学游、亲子游等文化旅游需求,也和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密切相关。故宫、国博、苏博本馆、上博人民广场馆、陕历博等顶流场馆预约页面几乎都是一片“灰屏”,全部约满,这些顶流博物馆实行全面预约制到底始于何...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彭卫:“值与不值”的答案,藏于每个平凡的瞬间 - 天天要闻

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彭卫:“值与不值”的答案,藏于每个平凡的瞬间

2025年春日,上海市奉贤区税务局办税大厅内。 临近下班,一位白发老人捏着手机手足无措。她是替女儿来办理更正个税,但自己什么都不懂。“平时都是女儿弄的,可她实在抽不开身……”老人声音发颤,眼里满是慌乱。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奉贤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的三级主办彭卫接过零散的材料,逐页核对,手把手教老人填表盖章,...
今晚,央视直播国足 - 天天要闻

今晚,央视直播国足

2025年东亚足联E-1足球锦标赛(东亚杯)将于7月7日至16日在韩国京畿道水原市及龙仁市举行。7月7日,中国队首场比赛将对阵东道主韩国队。CCTV5频道预告显示,7月7日18:55将直播这场比赛。7月6日,中国队、韩国队、日本队、中国香港队主教练及代表球员出席男足赛前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代理主教练德扬·久尔杰维奇...
郑爽张恒公司连续4年经营异常 - 天天要闻

郑爽张恒公司连续4年经营异常

大象新闻记者 王礴舒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鲸谷座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因未依照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目前,该公司已连续4年因未公示年报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上海鲸谷座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张恒,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
“马特决裂”另有隐情? - 天天要闻

“马特决裂”另有隐情?

当地时间7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成立“美国党”。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从5月底起官宣“分手”、短暂和好,现又因“大而美”法案再度“开撕”。有美国媒体人评价两人“都喜欢在网上发帖、不睡觉、自负……”今天好得如胶似漆,明天撕得天翻地覆。特朗普传记作家评价两人:他们完全可以和好,再次成为兄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