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纶鹏 朱嘉琪
2012至2022,是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的十年,也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我们这十年》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优秀电视剧展播作品之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该剧在观众尤其是年轻朋友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圈粉无数。《我们》共十一个单元,数百个角色,聚焦十年巨变,通过小故事反映大主题,小切口衬托深主题,小人物折射大形势,在“十年”这一画卷上绘出“我们”自己的故事。

十年为引,群像以歌
《我们》共44集,分为“《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砺剑》、《热爱》、《未来已来》、《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乡明月》、《唐宫夜宴》、《坚持》”11个章节,十年为引,群像以歌,唱出了新时代祖国各地人民共同的心声。正如该剧艺术总监、导演毛卫宁所说,“《我们这十年》是写事件中的小人物”,在“每章四集”的限制下,编导创意性采用单元剧形式来彰显宏图状景。相比于一般电视剧围绕着一个故事、个别主角进行,单元剧能够在同样的篇幅中涵盖更多的故事和角色,每个单元就像是一块块拼图,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故事和主题。
11个单元故事意味着11组主角,他们作为“主要表现者”(大多表现为在单元故事中的先行者或代表人物,故事将围绕他们展开)引领故事的发展。《唐宫夜宴》中以郑州歌舞剧院的编舞陈冉和首席AB角为中心,引出郑歌领导、河南卫视编导、演唐俑的一群小姐姐、省博专家、乃至郑州周边许多普通市民,一曲“唐宫夜宴”,就是他们心中的“中原梦”;同样《热爱》以南京来新疆支边的体育老师张雷为主角,看到了偏远小镇质朴可爱的“足球小将们”,这条明线之外,还有镇书记带领维族村民引入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改变当地落后闭塞面貌的暗线,一明一暗,交相辉映,透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变化。

大地筑台,众生欢唱
《我们》在时间轴上从2012年的“八项规定”(《一日三餐》)开始描绘,到2020年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落笔,纵贯十年;同时,《我们》在地理上覆盖江南水乡、西北大漠、岭南广府、中原重镇、沿海明珠,甚至把笔触延伸到北非,刻画中国建设者陈宇等人援建当地光伏电站,从而展现“一带一路”之辉煌(《沙漠之光》)。
这样的大跨度、纵深感、以及多姿多彩的地域风情,不仅把神州气韵展现在观众面前,还让“我们”自己的故事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故乡,曾经的记忆,此时的改变。11集中的“我们”,覆盖军人、警察、文化从业者、科研人员、教师、餐饮从业者、创业者、政务部门工作人员、青少年、退休员工等形形色色的人,虽然剧中他们或为光鲜的C咖,或是平凡的配角,但我们在“我们”身上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就是生活的主角,我们一起唱出时代的最强音。
《唐宫夜宴》中,编舞陈冉夜游省博,忽然从一众身姿婀娜的唐俑中找到灵感,刹那间回到唐朝,听到《琵琶行》中琵琶女的身世倾诉,从而迸发了“唐俑舞”的灵感。舞成之后,她又和唐朝美女跨时空对话,一句“谢谢你的故事”道尽艺术领悟之不易,而唐朝仕女的回答“谢谢你讲述我的故事”表达却是所有人的心声——我们感谢历史,感谢艺术,更要感谢时代的文化工作精品如《我们这十年》,讲述了你我共同的故事,共通的心声。

马纶鹏系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评论首发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浙里有话说”栏目。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