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2022年10月30日23:17:35 娱乐 1778

如果大家一直关注李靓蕾王力宏的离婚事件,就会知道如今王力宏其实无法跟三个子女一起生活。李靓蕾自己一个人抚养了三个子女,当初她还扮惨,说自己要去打工挣钱养孩子,但后来王力宏说她离婚拿到了过亿的离婚费,压根不需要工作。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而且李靓蕾离婚的时候,还要求王力宏一个月支付21万元的儿童抚养费,以及家里的保姆,佣人,司机等维持离婚前的水准。也就是说李靓蕾虽然用自己被离婚的事情博得了很多宝妈的支持,但事实上李靓蕾跟普通宝妈不一样。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普通宝妈因为丈夫收入低,所以无法做全职妈妈,只能自己一边带娃,一边上班。更为关键的是普通宝妈,如果没有婆婆帮着带孩子的话,基本上都是自己一个人辛辛苦苦地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而李靓蕾呢,离婚了有巨额财富,可以当富婆,不工作生活也轻松。

现在李靓蕾的三个子女也是有保姆,佣人,司机照看着,压根不需要李靓蕾操心。不过就算在物质上李靓蕾以及三个子女不缺吃少喝的,从李靓蕾近期分享的万圣节活动来看,李靓蕾的生活质量,或者社交水准还是下降了。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以前的李靓蕾会在圣诞节的时候,在家里办派对,邀请很多人带着小孩子,家人来参加。但是因为不再是王力宏的妻子,李靓蕾现在除了关颖林牧洁等好友,似乎也不会再有王力宏的亲朋好友会登门拜访,让她家里成为热热闹闹的居所。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不过就算今年万圣节的时候,李靓蕾自己没有花钱办派对,这一点也不影响李靓蕾的仪式感。从李靓蕾分享的自己带着三个子女做万圣节的服装,道具来看,李靓蕾真的超级用心带着孩子们过万圣节。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或许也是因为李靓蕾用心的缘故,所以孩子们在妈妈的带领下做出了自己的道具。不过如果大家仔细看一下王力宏三个子女的道具,是用垃圾桶做成的玩具,就会觉得寒酸,一点也不觉得这样的孩子孩子每一个月的生活费有21万。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当然了,李靓蕾向来是一个知道展现什么或许大众同情的人,所以她把王力宏三个子女穿的比较朴素,玩得比较普通,展示出来,大概也是不希望别人觉得她离婚以后过着富婆一般的日子。毕竟她连离婚费拿了那么多,都不愿意说。

作为一个女人,李靓蕾或许因为离婚,因为是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同情。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李靓蕾没有成年就跟王力宏交往,而且当初也是因为未婚先孕,王力宏不愿意结婚,拿着要毁了男方的事业为威胁嫁入豪门的。

她从结婚那一刻开始做的事情,打的主意,就跟普通女性不一样,大意真心希望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同情不值得的人,而且这种人还是有着巨额财富的人,她的装可怜,扮弱小,完全是有心机地利用大众的眼泪。


李靓蕾仪式感强,不花钱办派对也过万圣节,王力宏子女玩具寒酸 - 天天要闻

可是李靓蕾拿过亿的财富,回馈过这个社会什么呢?她在网络上翻云覆雨,有没有给任何人带来好处呢?除了让她跟王力宏的谈判拿到更多好处以外,如今看来,李靓蕾没有回馈社会半分,反倒是她自己住豪宅,有保姆,司机佣人照顾孩子。过万圣节假装朴素一下,维持自己好妈妈的形象。

想想都觉得她不值得大家支持,大家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被这种人利用,同情是给真正值得,需要帮助的人,李靓蕾一点不惨,却收起自己的财富,假装惨,如此不诚信的人不值得大家喜欢。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征集计划发布 - 天天要闻

“这里是上海This Is Shanghai”全球短片征集计划发布

加快建设“五个中心”的上海正不断吸引着全世界目光。日前,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起、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This Is Shanghai”(这里是上海)全球短片征集计划正式开启!征集计划面向全球创作者,征集时长为5分钟的优质微纪录片、短视频作品,旨在鼓励创作者立足上海,用真实、多样的影像语言共...
水均益辟谣移民传闻 - 天天要闻

水均益辟谣移民传闻

此前,网传水均益移民。6月30日,水均益在个人账号发布视频,晒出他带两个孩子领取身份证的画面。(来源:极目新闻)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解码建国初期陕西电影观众的生存史诗! - 天天要闻

解码建国初期陕西电影观众的生存史诗!

建国初期的陕西银幕,像一台精密的社会扫描仪,将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投射在方寸之间。当西安纺织城的工人凭工会证免费踏入工厂俱乐部,当陕北农民攥着五分硬币在晒谷场等待幕布升起,当城市孩童在儿童早场啃着窝头看《鸡毛信》,银幕内外早已超越了娱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