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2022年07月08日08:07:02 娱乐 1399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1、

韩流席卷世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在日本流行文化席卷世界之后,韩国作为亚洲另一个后起之秀,在最近几年迅速崛起,在歌曲、电影、舞蹈各方面在全世界强力输出。


从2013年的神曲《江南style》,到2019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寄生虫》,再到2021年火爆全球的韩剧《鱿鱼游戏》,韩国的文化输出一波接着一波,其影响力堪比三星手机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可能我们很多人会不服气,韩国?一个弹丸之地,一个历史上叫做“高丽”的藩属国,一个跟在中华文明后面当了数千年的学生,有啥文化可言?


但有时候不服气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只看一点,那就是国内但凡火一点的综艺节目,你仔细去查一下,都是买的韩国综艺的版权,有的还是直接把韩国的制作团队请过来操刀。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韩国确实在传统文化上,跟中国完全无法相比,但是在更容易传播的流行文化领域,不得不承认,韩国要比我们做得更好。


韩国流行文化的崛起,也不过就是最近十几二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在亚洲文化输出最强的地方,除了日本,就是中国香港。


而在香港文化输出最强力的八九十年代,大陆这边的业内人士却将香港称作“文化沙漠”。


为此,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对“文化沙漠”一词做解释或反驳。


比如香港《文汇报》2014年以“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吗?”为题报道。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2015年凤凰网以“不能随便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为题进行报道。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一直到2022年,还有知名媒体以“文化沙漠”之名来报道香港。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尽管在媒体上大家都是在为香港背上“文化沙漠”的名称“喊冤”,但这个前提就是多年来很多人一直都是这样的看法。


那么,香港为什么会被称为“文化沙漠”,这个名称到底冤不冤呢?



2、

我们“错怪”了香港



先说我的结论,那就是我们“错怪”了香港,香港不但不是“文化沙漠”,相反,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在八九十年代,香港是亚洲除日本以外,文化输出最强的地区。


韩国电影现在“牛气哄哄”,但是在八九十年代,为了抵挡香港电影对本国市场的强力冲击,韩国政府不得不出台法令来限制香港电影的引进。


香港电影当年有多强,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深刻的印象。除此之外还有香港的流行音乐,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几乎可以说是横扫的状态。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另外,香港还有“四大才子”。


前几天倪匡去世了,香港的“四大才子”只剩下了蔡澜一人,在当年这批人的鼎盛时期,那可真是才华横溢满香江。


这四个人可以说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顶级的状态。


首先是金庸,在武侠小说这个领域达到的成就,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很难后有来者了。金庸的武侠小说直到今天依然被各种翻拍,除了让人感叹这个领域后继无人之外,不得不佩服金庸不世出的才华。


其次是黄霑,在填词这个领域,恐怕也是华人世界里最顶级的成就了。他所写的《沧海一声笑》、《狮子山下》、《上海滩》的歌词,平白易懂,意境高远,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精髓,直到今天,我找不到还能在这方面超越他的人。


然后是倪匡,倪匡的主要成就在科幻小说,他所写的《卫斯理》系列,风靡华人世界。倪匡鼎盛时期一天写几个专栏,十几份报纸刊登他的文章,靠一支笔致富。可以说写得比他好的人没有他写得快,写得比他快的人没有他写得好。


最后是蔡澜,蔡澜在“四大才子”中的才气应该是最后一名。但这也只是跟另外三位相比,如果单拿出来,他也是才华横溢的。更重要的是,蔡澜本身就非常符合“才子”的气质,他算是四个人里面最会享受生活,最洒脱的人了。


有这“四大才子”坐镇,还有在他们后面更多的香港人才,为我们输出过车载斗量的优秀文化作品,很多到现在依然是华人世界的经典。


这样的香港,怎么能算是“文化沙漠”呢?实在是太冤了!


如果这样的香港都算是“文化沙漠”,那同时期的华人世界,恐怕全都是“文化死海”了。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3、

傲慢与偏见



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其实是同时期某些人的一种“傲慢与偏见”。


比如大陆著名作家王朔,在《我看金庸》这篇文章里就曾经这样评价金庸的小说:“这哥们儿写东西太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吧,莫非写武侠就可以乱来”。


王朔的文风和为人一向以“犀利”著称,他嬉笑怒骂,对很多人和事都看不惯。他就是最典型的对于一些流行文化有着“傲慢与偏见”的人。


除了看不上金庸小说,他还看不惯当时流行的很多东西,比如琼瑶的小说,成龙的电影,“四大天王”的歌曲——“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王朔本人也写过很多优秀的作品,还参与了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比如《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渴望》、《我爱我家》等等。其实这些作品说到底也属于通俗文学,和金庸、琼瑶的并没有本质上区别。


那为什么王朔会看不上别人呢?


这里并不是要拉高金庸,踩低王朔的意思。而是要说明当时和王朔这样有着同样心理的一群人,他们对于香港文化的傲慢和偏见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这种偏见,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心”优势的积累。


中国历史长期以来,文化中心都聚集在“京城”这个圈子,顶多把文采风流的江南地区算上,而对于偏远一些的岭南地区,从来都没有进入到文化中心,甚至算得上一个文化重镇。


可是这种情况在近200年来有了显著的变化,广东地区,因为更早与国外通商,接触到了更多样的文化,变成了中国近代史上“领风气之先”的省份。


我们看看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人里,像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等,都出自广东。


而香港真正繁荣的时期,是作为一个华人世界的中转站,吸收了全球华人精英。比如当年上海的许多精英就大批搬到了香港,直接把上海滩当时冠绝亚洲的娱乐业在香港复制了一遍。


可由于历史的惯性,一些人还将香港视作远离文化中心的“沙漠”,香港输出的流行文化,就算再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那也只是“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也是没有多少内涵的媚俗作品。


香港“文化沙漠”的称号才人云亦云,说了很多年。


可任何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让普通老百姓发自内心接受和喜欢的作品,才配称得上是好作品,才有机会向外输出。


有很多事情,亲身经历的时候并不觉得有多伟大,可是当香港流行文化的“黄金时代”消逝,我们才无比怀念那个横扫东亚的香港。


看着今天日本、韩国不断地在向海外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发自内心的接受和喜欢,我们才知道,当年香港“文化沙漠”的称号,是多么委屈了香港。


中华文化的底蕴,十个日本和韩国都不够打。我们需要放下“傲慢和偏见”,不要固步自封,放下高傲的身段,多去出产一些能够让普通大众真心喜欢的作品,那才是正事。

看到韩流席卷世界,才知道我们“错怪”了香港 - 天天要闻

娱乐分类资讯推荐

神剧终于迎来大结局,最后一集飙到9.5分! - 天天要闻

神剧终于迎来大结局,最后一集飙到9.5分!

基于多元宇宙的设定,以“回家”为主线,奉上一个既悬疑又惊悚而且还温情的故事,成就了一部惊艳非凡的神剧。这部新剧就是《人生复本》,由乔尔·埃哲顿、詹妮弗·康纳利、奥克斯·费格雷、艾莉丝·布拉加、吉米·辛普森、戴奥·奥柯奈伊、阿曼达·布鲁盖等主
凡尔赛!“迈巴赫少爷”的爸爸回应:上可以啃老,下可以啃小! - 天天要闻

凡尔赛!“迈巴赫少爷”的爸爸回应:上可以啃老,下可以啃小!

迈巴赫少爷这个称呼的由来还要从今年高考说起,考场外一辆显眼的迈巴赫,车门打开,从里面下来一个正准备高考的小伙子,然后这一幕就被网友视频发到网上,然后引起大家热议,当时很多网友都表示,这孩子肯定成绩不咋滴,娇生惯养,高考专车送。对此大家直接给
走心又暖心,毕业典礼频频刷屏 - 天天要闻

走心又暖心,毕业典礼频频刷屏

毕业季话题这几年愈发“出圈”了,专属青春的仪式感,创意十足的告别,既走心又暖心。今年,多所高校毕业典礼上演令人难忘的一幕,再度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青春洋溢、热血沸腾的校园。青岛大学把毕业典礼开成了演唱会,学生翻唱的《精忠报国》《青花瓷》被赞“神级现场”。因跳蒙古舞走红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
范学良被“双开” - 天天要闻

范学良被“双开”

大皖新闻讯 日前,安徽省望江县纪委监委对望江县华阳镇原人大主席范学良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范学良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价值观扭曲,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私欲膨胀,贪得无厌,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宴请;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