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见习记者 李丹萍
71年前,朝鲜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奋勇作战,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71年后,这段历史被改编成电影《长津湖》。

《长津湖》由黄建新担任总监制,陈凯歌、徐克、林超贤担任监制及导演,由吴京、易烊千玺等主演。电影剧本共计37稿,前期参与人员达到了7000多人,加上后期,最终电影片尾字幕上的工作人员超过12000人。
“做了一辈子电影,从来没这么忐忑不安过。”在电影首映式上,黄建新如是形容自己的心情。
2019年底,《长津湖》主创团队已经在东北丹东集结,结果赶上疫情,不得不停止,等到2020年底才重新开机。2020年11月24日,陈凯歌在浙江开机,成为整个电影恢复拍摄后第一个开工的导演。
等到徐克开拍的时候,气温将近零下30摄氏度,他们这组一直拍到初夏,演员们穿着棉袄,浑身是汗。
林超贤是最后进组的。“在寒冷的地方把电影拍下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幸好我们一步一步都闯过去,这个戏确实不简单”。
三个导演三种风格,共同执导同一部电影,如何协调和统一影片的风格,是多人合作时大家经常面临的难题。而林超贤认为电影《长津湖》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导演处理什么,我们其实分得比较清楚,不是那种你拍一场,我接着你拍,然后你再拍”。

成本、疫情、天气等因素,都给《长津湖》拍摄带来了挑战。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是中美之间的对抗,电影需要用到很多美式坦克作为道具。国内的美式坦克稀缺,电影拍摄仅仅对道具坦克的需求就有80辆。黄建新透露,这部戏已经创造了制作拍摄的最大成本,但他们还是在省吃俭用。“我除了当过几年兵,就是在做电影,这种情况完全超出我的经验范畴。”黄建新说。
除了成本,疫情也对电影拍摄产生了很大影响。林超贤负责拍摄的部分里有几个大规模场景,所需参演人员众多。尤其是如美军登陆、撤退等戏份,至少需要1400-1500名外国演员。然而在疫情之下,扮演美军的群演只能在国内找,十分艰难。
对于林超贤个人来说,天气是他最大的“敌人”。作为香港导演,在极寒天气下拍戏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以前我一天能拍五十几个镜头,但现在一个晚上可能二十个也拍不到”,林超贤透露,在《长津湖》拍摄期间有连续60天都是夜戏,当时剧组在山上,每一天都特别冷,“之前没有这种经验,这对我来说已经很难熬了”。
这段经历让林超贤对长津湖战役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产生了更深的敬意。“我们现在拍戏算什么啊?当年是零下50度,你动都动不了,还能打吗?但是他们还是在冲锋陷阵”。

林超贤说,虽然电影不可能呈现出真实历史的100%,但是他们在尽量还原历史中志愿军的精神。“要呈现每个人的真实,要让观众看到面对难关,他们怎么过。”
在《长津湖》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一个新兵。林超贤说,“伍万里”刚到战场时,别说开枪了,子弹是什么样都不清楚。“他在战场里怎么成长,成长后他怎么看待战争?”林超贤介绍,在人物设计上,他们通过“成长”这个点,把“伍万里”的角色建立起来。
“演员们6个月不离开组,这在现在的电影状态里非常少有,每个人拒绝一切活动,投入到电影中,完成了他们心目中那一个战士,那一个灵魂。”黄建新感慨,《长津湖》是他们这些人“一生难遇到的题材”,大家都投入了所有的精力和情感,到最后看片的时候,眼睛都是湿润的。
“是那些英雄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想把它展示出来,我们要珍惜和平,做自己努力该做的事。”黄建新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