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厨房里热气蒸腾,我正揉着面团准备蒸馒头。婆婆闻声过来想搭把手,我笑着拦住她:"妈,这点活我自己能行,您坐着休息,咱说说话。"
没想到这一聊,却聊出了满心的苦涩。婆婆絮絮叨叨地说起小姑子的事:当年外甥女出国留学,小姑子一家把钱都投到买房装修上,结果学费准备不足。
第一年勉强撑过去,第二年才发现学校学费逐年递增,一下子就慌了神。婆婆心疼外孙女,二话不说拿出20万救急;到第三年毕业时,又补上8万的欠费窟窿。
外孙女回国后找到了工作,在工作那个城市要租房子,中介要求房费押一付三,这两万块钱也是婆婆掏的。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2023年,小姑子回东北看望婆婆,婆婆主动给小姑子存了5万块钱,说是给的养老钱,因为小姑子的退休金少。临走时又塞了2万。粗略一算,这几年婆婆在小姑子身上就花了37万。
可轮到我呢?结婚时给1万,那时候的一万块钱是不少,可以置办全部的结婚家具和家电。我儿子结婚时,婆婆给了1万,生孙子给2千,有一次我回东北探亲给1千,加起来都不到2万5。
前两年,当公婆需要照顾的时候。小姑子跑得最快。大伯哥和大姑子也不靠前。
我老公辞去了打工的工作去照顾他的父母。接着我们又把他们从东北接到了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们尽心尽力照顾公婆的饮食起居,陪她看病聊天,自认为问心无愧。
看着婆婆满脸笑意地说着小姑子的事,我心里却像被泼了盆冷水,拔凉拔凉的。都是子女,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份偏心,真让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