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建议停止喂养任何人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句话放在今天,或许可以换个角度理解:

“谁是消耗我们的人?谁是滋养我们的人?这个问题是生活的首要问题。”

很多人以为付出是美德,却忘了,无底线的喂养只会让索取者更贪婪,让被喂养者更虚弱。

01

你喂饱了别人,却饿死了自己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吃饭七分饱,待人七分好。”

可现实中,我们总是把别人的碗盛满,自己的心却空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同事把琐事推给你,你默默接下;朋友深夜诉苦,你牺牲睡眠倾听;家人习惯依赖,你咬牙扛起所有责任……

你以为这是“善良”,但时间久了,你的精力被抽干,情绪被透支,连一句“我累了”都不敢说。

就像毛选中提到的“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但若你一味妥协矛盾,只会让问题永远悬而未决。

我曾见过一位前辈,他在单位是公认的“老好人”。

谁需要帮忙他都答应,谁犯了错他都帮忙遮掩。

可十年过去,升职名单里没有他,裁员风波中他却首当其冲。

领导私下说:“他确实人好,但好得没有棱角,好得让人记不住。”

你看,过度喂养别人的人,最终会被当作空气。无处不在,却无人珍惜。

你的时间、情感、精力,都是限量资源。

若把它们当成免费的自助餐任人取用,饿死的只会是你自己。

02

界限不是墙

很多人害怕设立界限,觉得这是冷漠,是自私。

但真相是:没有界限的关系,就像没有堤坝的河流,终会泛滥成灾。

伟人在《反对自由主义》中写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这批判的是消极态度,但换个角度看,“事若关己,必须清醒;明知消耗,及时喊停”才是智慧。

一位母亲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

她为家庭操劳半生,每天五点起床做饭,深夜还在洗全家人的衣服。

直到某天累倒住院,丈夫和孩子才发现:没人记得洗衣机怎么用,煤气灶怎么开。

她躺在病床上苦笑:“原来我越能干,他们就越无能。”

出院后,她不再包揽一切,而是教会家人分担。

起初全家抱怨,但三个月后,儿子学会了做饭,丈夫主动打扫卫生。

当你停止喂养别人的懒惰,他们才会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

界限的本质不是隔离,而是让关系回归平衡。

就像毛选强调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把精力集中在值得的事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

03

有些关系像一盆仙人掌,你日日浇水,它反而烂了根。

同事聚餐时永远是你买单,亲戚开口就是“借点钱应应急”,老朋友只在失恋时才想起你……

这些关系不是在消耗你,而是在消耗你对世界的信任。

就像开头的那句话:“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敌人”,但太多人把毒药当蜜糖,把损耗当付出。

老家有位木匠,他从不接三种活儿:挑三拣四的、拖欠工钱的、把他当免费顾问的。

村里人说他“不懂变通”,但二十年来,他的作坊从一间草房变成三层小楼。

“砍掉烂木头,才能雕出好物件”,他敲着刨子对我说。

关系的本质是共生,不是单方面输血。当你停止喂养黑洞,光的入口才会为你打开。

写在最后:

没有边界的温柔是软弱,没有底线的付出是放纵。

《毛选》中有句话深得我心:“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这不是教人自私,而是提醒我们:先护住心中那团火,才有余温暖热他人。

停止喂养任何人,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学会把最好的养分留给自己。

最后,送你贴在我书桌前的一句话:

玫瑰从不哀求阳光,它只是扎根生长,然后自然绽放芬芳。”

停止喂养任何人,你的光芒,自会吸引真正珍惜它的人。


读《毛选》必读两论,写了个精讲专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