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进门10年,大矛盾没有,小矛盾不断,但都被我成功化解了

文/清华 讲述:刘敏


在婚姻的长河里,婆媳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有人说它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这话不假。


我和儿媳妇相处,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里,大矛盾没有,小矛盾却如同河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一波接着一波。


但好在,每一次我都成功将其化解,也正是这些小小的磨砺,让我们的家庭愈发温暖和睦。


儿子中考时,成绩一般般,离上重点高中差的太远了。


当时,他爸说:“孩子不是读书那块料,别逼着他,条条大路通罗马,咱可以让他去学门手艺,铁打的手艺,流水的饭碗,有技在身,饿不着!”


老公说这话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手艺人,我家日子能过起来,全是他的功劳。


不得不说,我婆婆很睿智,当初,老公初中毕业啥也没考上。


任凭婆婆好话说尽,让他去复课,他油盐不进,要么在家躺着不起来,要么扛着锄头去地里躲清闲。


婆婆看他要长相没长相,要口才没口才,担心他到时候娶不上媳妇。


于是求亲戚带上他,去市里打工,打工三年,攒点钱,然后拿这笔钱去学修车。


等手艺学成,在一家大型修配厂上班,婆婆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们结婚时,婆婆家连2000元彩礼钱都是借的。


可想而知,我结婚时日子过得有多差,但老公勤劳能干,不出十年,我们在老家有一套房子,在市里买一套房子。


后来儿子读小学,我们带着儿子搬市里,在市里上学。


结果儿子中考成绩不理想,老公意思,马上找个地方,让他去学手艺。


当妈妈看儿子体型单薄,弱不禁风,舍不得让他这幺小步入社会,吃苦受累的。


于是让他读三年职高,毕业后去轴承厂学数控车床,我们这里工业主要是轴承业。


我考虑的是,学数控车床将来一定吃香,果然,我儿子现在每月工资6000多元。


在知道儿子没考上大学那天起。我和老公便攒钱在市里又买了一套房子,给儿子结婚用。


等儿子要结婚前,房子已经装修好了,说心里话,在我所在的四线城市里,我家条件算中等偏上。


唯一美中不足是,儿子没考上大学。


很快儿子带回来一个女朋友,两个人是初中同学,女孩初中毕业后学的美甲,后来在地下商场租个小摊位,自己开店。


见家长时,儿子问我想法,我说:“只要你相中的,我就喜欢,不过有一点,将来是好是坏由你自己承担,别埋怨我们就好。”


儿子说:“不能啊,您说这番话让我想起来,当初我不读书去学手艺时,您也是这么说我,看看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从来没埋怨过您吧。”


想想也是,于是开始筹办婚礼。


当年我们这里彩礼在3—6万之间,我随高不随低,给6万。


刚才说过,儿子有婚房,但买婚房时,更多考虑的是,孩子上学近,没考虑儿子和儿媳妇上班远近。


因此儿子结婚后,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因为我离他们工作的地方才一公里远。


赶上刮风下雨,或冰天雪地,步行15分钟可以去厂里。


住在一起后,随着时间推移,我和儿媳妇大矛盾没有,小矛盾不断。


爱睡懒觉


回想起儿媳妇刚进门时,我满心欢喜,就盼着家里能多些欢声笑语,多些温馨。


可没过多久,一些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就凸显出来。


儿媳妇爱睡懒觉,几乎天天睡到日上三竿,商场9点开门,她能睡到8:50,起来一看时间来不及,穿上衣服披头散发出门。


我笑着说:“看把你急的,早起来半个小时多好,好好吃个早饭,再化个漂亮淡妆,清清爽爽出门,一天心情大好。”


儿媳妇顾不上和我说话,匆忙拿个包下楼,然后我看着她打车离去。


其实我家离美甲店只有一公里远,步行15分钟到地方,坐公交车两站地。


只因为她多睡半个小时懒觉,就要天天打车,打车起步价8元。


虽说没花我钱,但她结婚后足足胖了6斤,就因为一步不走。对她天天打车这事,我即心疼钱又担心她健康。


这事本来我想让儿子传话,后来想想,儿子情商太低,弄不好适得其反。


后来我决定直接跟儿媳妇沟通。


于是,我找了个阳光明媚中午,早点做好午饭,带着儿媳妇爱吃的牛肉包子去美甲店,给她送饭。


打开饭盒,儿媳妇很高兴,拿起一个肉包子吃起来,旁边卖衣服姑娘也凑过来,我带的多,分给左右摊位几个。


趁儿媳妇高兴,我特意说,昨天刷抖音看到,年轻人晚上不睡(熬夜)早上不起。因熬夜导致猝 死越来越多。


我说儿媳妇,你知道不,我每天晚上看你都是凌晨一两点睡觉,很担心你。


虽然你不是我养的,但你嫁给我儿子,你身体不好,我儿子肯定着急上火,儿子上火我们也跟着上火。


你寻思寻思,是不是这么个理,再说了,你晚上不睡,早上起来太晚,吃不上早饭,对身体不好。


人是铁饭是钢,早餐就是那定海神针,早餐,作为三餐之首,是开启活力一天的“密钥”,为身体注入满满能量 。


假如常期不吃早餐,你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吗?会得结 石病,结 石病痛起来要命。


我又说了,咱今天要是就累的不行,多睡会可以,而你玩手机,将大把时间浪费在床上,换来身体不好,你觉得值得吗?


我重点强调:担心她健康,让儿媳妇觉得,我是为她好,她才不反感愿意接受。


从那以后,她11点前准时睡觉,早上8点起床,安心吃早餐,步行去店里。


小小的矛盾就这样轻松化解,我们之间的关系也亲近了几分。

不吃家里饭,点外卖


我这个人过惯了苦日子,从来不在外面吃饭,也不买现成食物,像烧鸡烤鸭火腿肠,还有包子、饺子等等,带馅的都不买。


想吃啥自己做,我和老公还有儿子,都爱吃家里做的包子饺子。


但儿媳妇不爱吃,晚上回家,看我蒸包子,眉头紧皱,转头进屋点外卖。


我不知道啊,饭提前做好了,一家人都在等她回来吃。


怕她饿,我赶紧收拾饭菜,然后喊她出来吃饭,她待在屋里磨磨蹭蹭不出来,让我们先吃。


她这样说,我就开始多想,寻思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还是儿子惹她不高兴。


弄的我一个劲儿反思,吃饭也没胃口,结果有人敲门。


我对着儿子和老公说:“谁来了,这么晚敲门?开门时看一下。”


儿子边起身开门,边小声嘀咕:是不是她又点外卖了。


果然,儿媳妇听见敲门声趿拉着鞋出来,满脸堆笑。


然后把快餐拿我们跟前吃,我看着一盒盒带辣椒的菜,脑补一下就知道吃完上多大火。

辣子鸡,辣椒炒肉,剁椒鱼头米线扣肉等等,反正就是跟辣杠上了。


连吃几天,不是便秘就是脸上鼓包,我提醒她不能吃太多辣的,特别是春天,阳气上升,吃多了容易上火。


可她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我很担心,想管又怕她不乐意。


有时说给闺蜜听,闺蜜劝我,别多嘴,别管闲事。但我晚上躺床上睡不着觉反复寻思。


假如儿媳妇是我女儿,我会不会装聋作哑,明知道吃太多垃 圾食品对身体不好,却要视而不见。


答案是,要是女儿,我宁愿和她大吵一架,也要制止。


于是我想到亲家母,亲家母和我同龄人,三观正能理解我心情。


等儿媳妇走了,我借聊孙女机会,和亲家母心平气和说起儿媳妇总吃外卖这事。


亲家母说:“你跟我说说对,她没结婚时也爱点外卖,我看见会说她,以为她改好了,没想到结婚上你家继续点外卖吃。


这么大人不知道好坏,她摊上你这么好的婆婆,一天三顿做好饭,她还不吃,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这事交给我,我得谢谢亲家母对我闺女视如己出疼爱。


可能是亲家母说儿媳妇了,从那以后,她很少点外卖,我也尽量做她希望吃的饭菜。矛盾再次悄无声息的化解了。


教育孩子


孙女活泼开朗,乖巧懂事,但再懂事也是个孩子。


有一回,孙女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她出来大声斥责,孙女被吓得哇哇大哭。


我见状,把孙女抱进房间,轻声安慰,等孩子情绪稳定后,才出来和她沟通。


我耐心地跟她说,孩子还小,过度严厉的批评可能会让她产生恐惧心理,温和引导能让孩子更明白道理,也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她听后,埋怨我对孙女溺爱,还说孩子能有今天,都是被我惯坏的。


我心想:真会给我扣帽子,我在正确引导孩子,不像她心情好了,对孩子有求必应,心情不好,拿孩子当出气筒,又打又骂。


假如孙女闹人,她想睡觉,把手机丢给3岁大孩子,玩起来一两个小时都不管。


想到这里,我真想赌气告诉儿媳妇,不给她带孩子了。


又一想,儿子和媳妇都是过日子人,为了挣钱,不舍得休息两天。


很多年轻人逢年过节,出去旅游逛街购物,我儿媳妇一年365天,除了过年商场关门10天外,其它时间天天看店,就这点已经超过多数年轻人。


现实中,不管婆媳还是亲戚、朋友,相处久了,不妨将对方的优点置于放大镜下,那些优点会成为滋养感情的沃土 。


想到这些,我趁孙女睡觉,和儿媳妇心平气和说了,我反思自己,因隔辈亲在不经意间,有过溺爱孙女。


同时,我也指出,儿媳妇让孙女玩手机绝对是错误的。


双方本着对孩子成长有利考虑,各自反思,后来达成一致意见,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孙女的成长努力。


从来不做家务活


自打儿媳妇进门,便跟我同吃同住,她下班回来,从来没做过家务活。


回来吃现成,吃完和儿子往沙发上一躺,哄孩子玩,不收拾饭桌不刷碗筷。


更别说拖地打扫房间,就连自己换洗衣服,都是往洗衣机里一丢,攒一堆也不洗。


我看不惯,给洗好晾干,晾干她不想收拾起来,直到家里没衣架再晾衣服了,我给叠起来放沙发上。(我从来不进儿子卧室)


一大家子人,全靠我干活,我跟个机器人一样,没有一点轻闲,换谁能受得了。


带三岁大孙女,做5口人饭,洗衣服做饭收拾卫生,每天都腰酸背疼。


老公和儿子有时帮我干点,儿媳妇十指不沾阳春水,本身开美甲店。


指甲留着很长,变着花样给自己做的,上面镶钻,动不动挂东西,看着就不像能做家务活样。


我心里不得劲,真想让她们搬回自己家单过,我想看看他俩,离开我这个免费保姆,生活会不会一地鸡毛。


转念一想,谁没年轻过,我当年刚结婚时,婆婆天不亮就起来做饭。


然后去地里干活,养鸡养猪养牛,要伺候一大家子人吃饭,还要伺候她婆婆。


但婆婆从来没喊累,我也曾跟流行风,烫头、化妆,买零食。


而我婆婆,连个雪花膏都不搽,顶多出门时,在我们提醒下搽一回。


后来我分家另过,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话说的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回想当年,爹妈是怎么教训我们的,那时,我不爱干地里活。


经常被母亲喝斥,母亲口头禅是:“你这么懒,等你将来结婚就知道滋味,弄不好得饿死。”


事实证明,我过的比父母那时要好很多倍,同理,儿媳妇年轻时,随心所欲些可以理解。


在婆婆(妈)跟前享几年清福,等婆婆(妈)老了,需要儿媳妇撑起一片天时,她再懂事也不迟。


想到这些,心里舒服多了,谁家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我们不能只疼儿子,不疼儿媳妇。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可能事事如意,何必较真,搞得大伙都不开心。


人只要活着,生活中的矛盾总是层出不穷,有时候是因为消费观念不同,有时候是因为对家务分工有异议。


但每一次,我都没有让矛盾升级,而是选择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


我深知,儿媳妇是儿子深爱的人,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让这个家幸福美满。


所以,在面对矛盾时,我总是多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而儿媳妇也很尊重我,愿意和我交流,听取我的意见。


这十年,因为这些小矛盾的存在,我们更加了解彼此,也更加珍惜这份婆媳情。


如今,我们一起做饭、一起照顾家人,相处得就像母女一样。


在这个家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温暖和爱,而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共同努力化解矛盾的过程。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这份理解和包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的家都会一直幸福下去。